石料廠工人買水喝
記者隨后沿著河堤走入了一家石料廠中,雖然已是中午12時左右,但是記者發現石料廠內的石料加工機仍然在工作,乳白色的廢水從機器中源源不斷地流下,雖然這些廢水被導入了沉淀池中進行處理,但是記者發現石料廠的暗渠中廢水的顏色與沉淀池中廢水顏色幾乎無異。
在看場人的平房前,記者看到了一個乳白色的塑料桶,塑料桶上用紅染料寫了 “節約用水”四個大字,里面裝的是飲用水。據看廠人介紹是花錢從別處買來的。“我們不會直接將水排入河中,但是上游還有幾十家企業,他們有時候會將廢水直接排入河中,所以我們現在都不喝水庫里的水了,而是買水喝。”看廠人向記者介紹說。他告訴記者,這灰白色的水中除了石料粉末外,還有油性冷卻液,混合了這兩種物質的河水流入到大澤山水庫后,水庫中的水便不再是“放心牌”,所以不光是他們不喝這水,周邊很多村民也都花錢買水喝。
下水兩小時蝦都沒撈到
雖然河水變成了青灰色,但是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還是看到村民老尹(化名)到水中碰運氣,拿著漁網想撈點浮財。但是在烈日下尋找了近兩個小時的他,不要說撈到一條魚,就是原來河中輕易可以捉到的小蝦都沒有撈上一條來。
“以前可不是這樣,用這網撈蝦很簡單,還經常會撈到從水庫中回游的魚。”老尹向記者回憶說。他告訴記者,下雨前,情況比現在還嚴重,水幾乎是奶白色。本版撰稿 記者 王壽林
說法
平度環保局:
多原因導致“牛奶河”
對于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的問題,記者聯系了平度市環保局。環保局派出了管轄大澤山鎮的新河環保所副所長梁國富到現場查看,并向記者介紹了“白水河”形成的原因。
梁國富告訴記者,很多采石場、石料加工廠在建廠時都沒有經過環保審批,所以存在先天不足的問題,不但河道兩邊堆積了粉末垃圾,山中很多濫采的石料礦中也有不少這樣的垃圾。所以下雨后,水從山上流下來的時候就是灰白色,再加上沿岸加工廠的防護措施比較簡陋,雨水會將加工廠沉淀池中的廢水也沖入河中,這多方面因素最終形成了現在的“牛奶河”。環保部門聯合多部門制止濫采濫挖的行為,但環境修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很難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
大澤山鎮政府:
3年內搬走污染企業
除了環保部門關注這些產生 “白色”污染的石料加工企業外,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準備大力發展旅游業的大澤山政府也對于這些石料廠的污染問題很重視。該鎮投資服務中心主任潘長積告訴記者,為了治理這些污染,大澤山鎮一方面規范垃圾清運工作,對所有垃圾清運車都施行備案管理,再就是聯合科研單位制作“塵渣”磚,將原來無法利用的石料粉末垃圾 “變廢為寶”,制作成建筑材料。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該鎮去年制定了沿河石材企業的搬遷計劃,并且從今年開始實施,到現在為止,已經將十幾家石料廠從河邊搬到了工業區內。“對于一些注冊資金少于3000萬的企業,我們將逐步關停。但是我們鎮95%的財政收入都是來自石料加工業,而且相應的關停補償辦法也在逐步摸索中,所以這項工作要逐步完成,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潘長積說。
那什么時候這“牛奶河”能再變成清水河?潘主任表示,他們計劃用3年的時間將河邊的企業全部搬遷到工業區內,然后再聯合多部門對于大澤山水庫周邊污染較重的河流進行治理,目前治理方案已經完成初稿,正在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