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飄帶”要飄進更多尋常百姓家了。7月10日、11日、12日,本報連續三天報道了市南區八大峽街道創新開展“紅飄帶”進社區活動的稿件,在島城引起了很大反響,許多讀者致電本報或在網上發帖,希望八大峽街道這一做法能得到更多的推廣,讓更多弱勢群體受益。回應讀者需求,市南區政府決定,在全區其他9個街道辦事處各選擇一個社區,試點開展“紅飄帶”進社區活動。昨日,全區試點在八大峽街道舉行了啟動儀式,共發放“紅
此前,八大峽街道的8個社區已經開展此活動,加上昨日其他9個街道選擇的9個新社區的加入,“紅飄帶”進社區活動已覆蓋市南區所轄10個街道辦事處中的17個社區,將惠及市南區700戶家庭,2000余人將受益。
市南區有關負責人表示,“紅飄帶”活動擴展之后,社區“紅飄帶”的發放對象也將相應擴大,除空巢老人、孤寡老人、高齡老人、殘疾家庭、低保家庭等有特殊需求的社會困難群體外,不屬于這些范圍的居民如需“紅飄帶”,也可到就近的社區講明自身情況,待社區居委會核實后決定是否為其發放。
與此同時,“紅飄帶”的系法也細化規范,共確定了兩種系綁方式:一種是“人字形”系綁方式,針對的是居民家中需要獲得緊急情況救助,如生病就醫、房屋維修、斷水斷電等;第二種是“蝴蝶結形”系綁方式,針對的是居民需要獲得不同形式的情感交流和精神慰藉,或者家中所需要幫助事宜不是非常緊急,如幫助購物、代之繳費等。
為了保證市民在掛上“紅飄帶”后能盡快得到幫助,市南區要求志愿者隊伍加強在社區巡邏的頻率和力度,確保最長每一兩個小時就要巡邏一遍,及時發現有“紅飄帶”系綁的家庭。
據記者了解,市南區文明辦還統一制作了500個“紅飄帶”志愿服務團隊胸牌,每個社區志愿者為居民提供上門服務時需佩戴胸牌,以便居民核實身份,并要求志愿者在每次志愿服務結束時,讓居民為其填寫一張服務滿意反饋卡。
為了確保居民的人身財產安全,該區還確立了“紅飄帶”志愿服務活動的安全保障機制,要求參與活動的社區要充分發揮現有的安全巡邏隊的作用,要與社區警務工作室緊密配合,避免不法分子趁機上門對居民實施違法犯罪活動。(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