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首任艦長李曉巖卸任。
前天上午,我國航母平臺完成長達25天的第9次航海試驗(7月6日至7月30日),返回大連,這是歷次海試中時間最長的一次。至此,我國的首艘航母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已一年有余。
總裝綜合計劃部綜合局副局長林柏昨天上午表示,前期航母海上試驗進展順利,達到了預期效果,今后還要繼續進行科研試驗和訓練,后續工作將根據科研試驗和訓練工作情況再來確定。
國防部在最近的一
服役時間
錯過“八一”節點 ,最快9月服役
2011年7月27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大校發布了中國發展建設航母的有關消息。我國的首艘航母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已一年。
目前,航母剛剛結束第9次海試。對航母進行持續關注長達一年的軍迷劉先生介紹,海上潮濕、鹽分又大,對航母船體肯定會有侵蝕。“每次進出港拖船拖帶都會給艦體表面留下橡膠擦痕。”他說。所以,此次航母返回后應該會對艦體進行整修工作。
航母交付部隊使用的日期將近在咫尺。最明顯的信號來自7月16日中央電視臺晚間節目首次曝光了中國航母進行高速轉彎測試的畫面。這段來自官方的畫面公開播放意味著(航母交付)拉開了大幕。早在今年3月份,海軍副司令徐洪猛就稱,航母試航非常順利,今年有安排航母服役計劃。錯過了“八一”建軍節這個節點,加之還有工作要完成,航母交付最快在9月進行。
海試進展
艦載機著艦試驗,最大難題已解決
從去年8月10日開始首次海試以來,航母海上試驗進行得一切順利。此前,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李杰表示,海試按照正常程序要經歷停泊測試、工廠測試、軍方測試。從去年8月份開始到現在一直都進行的是工廠測試,涉及動力、武器、通信等許多方面。對于從工廠測試到軍方測試需要經歷的時間,李杰認為,得視情況而定,時間有長有短。
國際上對航母海試是否成功的主要評價標準之一正是其航海時長,在海上的航行時間越久,證明其各項性能越完善。
今年2月,艦載機模型首次出現在航母甲板上。根據劉先生介紹,在第9次試航之前,艦載機模型還進行了掛裝反艦導彈訓練。而根據航母測試進度的國際慣例,“艦載機著艦試驗”在工廠測試階段是一定要進行的。加之國防部發言人“試驗一切順利”的證實,表明擺放在中國航母面前最大的難題也已得到初步解決。
專家分析
航母奔南海說法,目前無法成立
有外媒報道,鑒于目前東海、南海局勢進展,航母一旦服役,將會快速奔赴南海發揮強大的威懾作用。顯然,目前階段這個說法無法成立。首先,“科研實驗和訓練”是官方給予這艘航母的定位。其次,從技術上而言,工廠測試結束之后開展的軍方測試,還要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李杰說,各個系統的訓練、艦機訓練、母艦和屬艦之間的訓練、一些武器的實彈實驗,都需要時間進行磨合。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對此也有類似表述,他說,“航母的建造和使用是多種武器裝備的集成,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昨天上午,總裝綜合計劃部綜合局副局長林柏說,“今后,航母平臺還要繼續進行科研試驗和訓練,后續工作將根據科研試驗和訓練工作情況再來確定。長城不是一天建起來的,希望大家理性、客觀地看待這個問題。”
艦長人選
首任艦長李曉巖 有了新身份
關于我國首艘航母的掌舵人一直籠罩著神秘面紗,記者發現艦長已經悄然換人。
此前媒體報道稱,首屆“飛行員艦長班”的學員之一李曉巖確定為“瓦良格”號航母首任艦長。但記者卻在舟山市民政局、市雙擁辦發布的一則官方消息里發現了李曉巖新的身份,“東海艦隊副參謀長”。
1987年8月,中央軍委在廣州艦艇學院開辦了第一屆也是唯一一屆“飛行員艦長班”。這個班剛開始共有10名學員,分別來自北海、東海、南海三個艦隊航空兵部隊和海軍飛行學院,有殲擊機飛行員,有轟炸機飛行員,也有運輸機飛行員,每人的飛行時間也各不相同。
李曉巖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先后擔任護衛艦艦長、驅逐艦艦長,某支隊參謀長等職位,曾經赴俄羅斯庫茲涅佐夫海軍指揮學院學習。
新艦長來自東海艦隊 無飛行經歷
有消息顯示,新任艦長來自東海艦隊,隨后記者從相關渠道得到證實。記者獲悉,新的艦長來自海軍東海艦隊,曾任某支隊副參謀長。與外界相傳航母艦長必須有飛行經歷不同,這位艦長的履歷中沒有這一項。
公開資料顯示,這位艦長非常優秀,1969年出生于軍人家庭,大學畢業后分配到海軍東海艦隊司令部,任助理工程師。隨后在海軍大連艦艇學院就讀艦艇作戰指揮專業,獲碩士學位。先后擔任部門長、參謀、副艦長、艦長。
該艦長曾先后到英國國防語言學院和英國三軍聯合指揮與參謀學院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