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開學點名難倒老師
新生開學點名難倒老師
9月3日,一批六七歲的小娃娃將正式從幼兒園的孩子變成一年級小學生。昨天,記者在市實驗小學看到,一年級小學生進校門,對孩子和老師都是一次考驗:學生需要適應正規的課堂、養成良好的習慣,而老師們需要面對的是學生名字中復雜、冷僻的漢字。
現場>>>
孩子進校門家長緊張
正式報到時間還沒有到,為幫助即將入學的
上課>>>
第一課先教起立坐下
記者了解到,新生培訓其實是幫助學生適應校園環境,便于學生開學后能獨立生活。“你們要記住咱們是1年級1班,咱們班就在這個大櫸樹旁邊,以后上學別走錯了。”1年級1班班主任紀婉琦將45名學生按照身高排好隊后帶進班里,“小腰板挺起來,雙手放在桌子上。”紀老師耐心地糾正每個孩子的姿勢。
“一年級學知識并不重要,關鍵是要幫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紀老師告訴記者,進學校的第一課要教給孩子一些幼兒園從沒有接觸到的規矩,怎么坐、怎么站、書包放在哪里、文具盒放在哪里、水壺放在哪里等等。“這個同學坐得真端正,老師獎你一張小卡片。”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年級老師需要有絕對的耐心,一堂課下來,紀老師的嘴就沒停下過,“孩子容易忘,需要不斷地重復和提醒。”
一節課的時間是40分鐘,但記者看到,在教室里坐了大約有20分鐘,紀老師就帶領學生們走出教室了。“這里是男廁所,這里是女廁所,大家都記住了嗎?”了解廁所的位置也是新生培訓的一項重要內容。
驚訝>>>
沒哭沒吵還能坐得住
分班后,記者與孩子們一起走進教室,在整個培訓的過程中,記者發現45名學生沒有一人哭著找媽媽,沒有一個人坐不住離開座位的,更沒有人大聲喧嘩。
“我叫姜宸晨,今年6歲半了,我喜歡畫畫。”“我叫江秉叡,……”紀老師讓每個學生進行自我介紹,盡管是陌生的環境、面對陌生的同學,但每個孩子的自我介紹都特別流利,有的孩子不僅介紹自己的名字和年齡,還能介紹自己的愛好以及特長。“你們表現太棒了。”紀老師不停地給學生們發代表鼓勵的小卡片。
“這一屆學生真的很好,素質特別高。”面對孩子第一堂課的表現,已經教學十幾年的紀老師感覺很吃驚,“每個孩子都特別規矩,都能表達,都知道回答問題之前要舉手。”紀老師說,關鍵是她提的要求每個孩子都能聽懂,并且能夠跟她呼應。“我剛才囑咐學生明天要帶書包、水壺、拼音本,就是想考驗一下你們聽的是不是專心,沒想到全班同學都舉手爭著復述。”紀老師認為,孩子表現一年比一年成熟,首先是家長和幼兒園重視幼小銜接,一些習慣和規矩在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已經提前滲透了,另外就是很多家長會帶孩子出去見世面、開闊視野,他們即使在陌生的環境里也不怯場。“這還沒開始學知識,我估計很多孩子識字、算數都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