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比較兩種螃蟹的不同,養殖場的魏振升專門跑去漁戶家里買來野生捕撈的梭子蟹,他挑了兩種:一種是90多塊錢一斤的野生梭子蟹,個頭大重量足,買回來還活蹦亂跳;另一種是20塊錢一斤的野生小梭子蟹,個頭小肚子癟,買回來已經奄奄一息了。
接著,他又從池子里撈出來一只養殖螃蟹,兩個家伙放一起對比,差別顯而易見:“海里螃蟹”外殼透亮發紫,摸上去很光滑,殼上的斑點分布均勻,尤其是兩只
記者把兩只螃蟹翻過身來,區別更加明顯:“海里螃蟹”肚白腿凈,身上沒有雜質。而“村里螃蟹”則有一層淡淡的黃色污物,腿腳關節處發黑,存積了不少淤泥。“海里螃蟹”腿腳有力,關節處掐上去發硬,而“村里螃蟹”相對發軟。
“在養殖場長大的螃蟹所處的環境和野生的不一樣,造就它們外殼不同的顏色。養殖場一般都是建在內海,池塘內部相對受到海浪的沖刷較少,它身上的泥土就比較難更新,泥土沒有更換,時間長了就比較腥臭,顏色也就發黑發黃了,在這樣的環境里的螃蟹外殼比野生的要黑。而海里螃蟹生活在海里,海水循環速度快,螃蟹四周都是清水,灰塵很少積存在螃蟹身上。”膠南海洋漁業局協管員魏希先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