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還曾專門到大公司臥底
王凱說,他們做這套軟件用了2年多的時間,“軟件不是我一個人做的,是我和我的倆哥們一起開發的,我們還雇了好幾個程序員。”
據了解,2005年王凱畢業于一所職業學校,畢業后,他在一家軟件銷售公司做銷售。“我們一邊銷售軟件,一邊了解到,很多公司需求類似監控的軟件。”王凱說,2008年,他銷售軟件時攢了五六萬塊錢,就和那家公司的兩個同事一起
“當時,我們三個人一共湊了大概20萬元,這些錢我們主要用于支付程序員的工資,當時,我們一共雇了4個程序員,工資每月3000元左右。”王凱說,在開發程序之前,他們調查了上萬家公司,“我們利用銷售軟件的職務之便進行調查,大概有10% 的公司表示,如果有這種軟件 ,他們會購買,這給了我們研發的動力。”
到了2010年時,王凱的這個名為sino的軟件面世,可是,面世初期漏洞較多,他也不可能拿去賣錢。“當時,我找到20個熟人,在他們的公司免費安裝運行,進行調試。”王凱說,其實,在發布軟件之前,他們還專門到北京、上海等大公司去臥底過。
“其實,在國內也有類似的公司有類似的軟件,我們為了更加詳細地了解程序的核心技術參數只能去應聘銷售,然后,進一步到公司內部去了解軟件。”王凱說,從2008年到2010年,他除了做調查,就是去相關的軟件公司臥底學習,“我在北京的一家公司臥底了3個月,在上海的一家公司臥底了4個月,為我們的這個軟件解決了很多技術上的難題。”
王凱說,要說他們的程序調試成功,2010年下半年才算是成功,“那個時候,我們才試著拿出去銷售,還好,我們的銷售業績還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