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文明在行動 濰坊村容煥新顏
????作者:崔坤艷
????近年來,濰坊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緊緊圍繞“鄉村文明行動”的總體要求、工作目標、工作原則和主要任務,采取切實措施,迅速行動,全面發動,精心組織。
????村容村貌建設是推進我國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內容。
????從全省角度看,山東省扎實推進村容村貌整治,
????2009年啟動的政府主導下大規模農房建設也取得新進展,三年間整體建設改造村莊1.2萬個,新建農房320萬戶,改造危房61萬戶,建成新型農村社區8000多個,1300多萬農民搬出危舊房、告別舊村居,少花錢或者不花錢輕松住進了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的新農房。
????截止到目前,我省共有濟南、青島、淄博、煙臺、濰坊、臨沂6個城區人口過百萬的特大城市、10個大城市、33個中等城市、59個小城市和1224個小城鎮,全省城鎮人口達到4910萬人,這么多的城鎮人口衣食住行所產生的生活垃圾,也是村容村貌整治建設的攔路虎,村民群眾對農村的臟亂差現象反應也是很激烈的。
????于是全省以村容村貌、環境整治為突破口,在全省實施村莊清潔整治工程,集中在3.68萬個村莊設置了垃圾收集點,建成鄉鎮垃圾中轉站1430個、集中收集點1194個,在30多個縣(市、區)實現了城鄉垃圾處理一體化,有效地改善了農村的居住環境。
????從全市角度來看,針對全市一萬個行政村中大部分村的村容村貌不整齊現象,濰坊市各縣市區嚴格按立足本地實際開展村容村貌整治、力求實現改變舊貌與建設新村的有機統一,盡量避免“整治-臟亂差-再整治-再臟亂差”的惡性循環,大力宣傳推廣濰坊昌邑市探索建立的“統一收集、統一清運、集中處理、資源化利用”的垃圾處理模式和農村環衛工作的市場化運作模式,著力構建“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體系和中轉運輸機制。
????坊子區按照“決策想農、政策扶農、以工哺農、以城帶農、各業助農、聯合幫農、聚力強農、盡快興農”的工作思路,采取“分類、分層、分批推進”的工作方法,坊子區眉村鎮成方連片硬化道路、長寧街道八馬路和荊山洼鎮街道路的整治建設、鳳凰街道的舊村改造建設以及坊安街道的沼氣建設等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特別是道路建設,已籌集資金4000多萬元,整修街巷1200余條,安裝路燈5000多盞,進一步改善了坊子區農村環境。
????寒亭區政府也嚴格按照胡錦濤總書記的要求,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從廣大農民群眾最關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見效的事情抓起,不斷讓農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為目標,把改善村容村貌當作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創新出“五抓”策略:一抓統一規劃、二抓集中整治、三抓長效管理、四抓多元投入、五抓考核獎懲。制定了“兩改、四清、五通、六化”的懲治標準和要求,全力打造宜居宜業、整潔衛生、文明有序的人居環境。在過去的工作中,已創建文明生態村142個,2011年新確定30個參與創建,2012年比去年增加不少,新修街路127850平方米,涂刷墻壁4萬多平方米,清潔秸稈、垃圾等270多噸。
????峽山區政府從改善與農民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農村人居環境入手,大力開展農村整治建設,對“臟亂差”現象進行重點治理,不斷深化生態文明村觀念,著力轉變農民傳統生產、生活方式。目前,全區4個街道均建有垃圾中轉站,新建垃圾收集點約300多個,新購進峽山湖垃圾收集船5艘。此外峽山區9個村實現已“村內通”,極大改善了農村的環境面貌。
????村容村貌的整治在我市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有些地方有“被動應付”的思想,出現了“等、靠、要”的現象,只在村口、公路沿線和公共場所進行整改,應付上級檢查和驗收,這種應付的心態應引起廣大農村干部的深刻反思。有些行政村心態倒是認真,可就是存在“畏難”情緒,村落面積廣闊,農村垃圾地廣、面寬、量大,要組織各家各戶統一收集,集中處理的卻不是一件易事,需要極大的決心和毅力,有些村干部就打起了退堂鼓,相互推諉,使工作難以落到實處。
上一篇:“鄉村文明行動”扮靚香城大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