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威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亮介紹威海市實施鄉村文明行動以來的成績和經驗
青島新聞網9月13日訊 13日下午,聚焦“鄉村文明行動”——夢金園·全國網絡媒體山東行采訪團來到威海西霞口采訪,在下午舉行的威海市新聞發布會上,中共威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亮代表威海市委、市政府,對采訪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對大家長期以來給予威海的關心與支持表示衷心感謝,并發布了威海市實施鄉村文明行動以來的成績和經 驗。
據介紹,威海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鄉村文明行動”作為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統籌城鄉發展的有力抓手,到2011年底,全市已有800個村達到了生態文明村標準??h級以上文明村數量達到1046個,占村莊總數的41.6%。
從2010年起,在全市大力推廣“環境+社區+產業+文化”的“四位一體”的整治模式,近三年來,各級財政累計投入整治資金5.43億元,帶動社會投入4.57億元,完成了800個村的整治任務,共清理“三大堆” 35.5萬處,清理亂搭亂建16.9萬處,清理污水溝2.4萬條,硬化道路591萬平方米,安裝路燈15523盞,栽植各類苗木767萬株。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威海市的生態環境得到全面改善,在山東生態省建設市長目標責任書考核中,連續8年全省第一;全市43個鎮建成了國家生態鎮,占鄉鎮總數的86%,比例居于全省首位。
2008年底,威海市在全省率先啟動了農村居住工程,對條件成熟的村進行整體拆遷改造,規劃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引導人口向城鎮、居住社區集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產業向園區聚集,加快農村城鎮化步伐。截至2011年底,全市累計投入221.9億元,開工建設農房15.9萬戶、竣工12.7萬戶,改造危舊房2.9萬戶;對中心市區建成區范圍內77個城中村、342.2萬平米低矮破舊的平房,按照 “拆遷一個舊村、建設一個精品社區”的要求全部完成拆遷,中心城市在區域發展中的帶動和輻射作用進一步增強。
威海市以爭創現代農業示范區為契機,加快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堅持走產業生態化、產品高端化的路子。2011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334元,保持了兩位數的增幅。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充分發揮農村山水景觀、田園風光、生態環境、民俗文化等資源優勢,積極發展休閑觀光、生態旅游業,逐步把鄉村旅游業發展成為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新亮點。全市已發展各類休閑觀光農業園區555個,從業人員8800多人,年接待游客66萬人次。
2011年底,全市建成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規范化基層站點530個、共有農村文化大院2369個、農家書屋1129個,對在農村傳播先進文化、提高農民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的陣地作用。市財政還安排專項資金,開展“千場演出進農村”“藝術名家、藝術精品”下基層等活動,僅今年全市就安排免費為農村群眾送戲370場,目前已完成演出350場,豐富了農村群眾的文化生活。
威海市通過開展鄉村文明行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不僅整治了“臟亂差”,建設了“美亮凈”,改善了“吃住行”,而且提升了“精氣神”,為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青島新聞網記者 朱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