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昨天是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參戰62周年紀念日,島城50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志愿軍老兵再次相聚一堂,回顧62年前朝鮮戰場上的崢嶸歲月。“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當50名胸前掛滿軍功章的老人相互攙扶著再次歌唱《志愿軍戰歌》的時候,那段不老的生死情誼讓人肅然起敬。
????看到早報報道主動報名
????昨天上午10時30分,記者來到老兵們相聚的飯店,飯店門
表現優異兩次獲三等功
“到了朝鮮戰場上,我一開始被分到了炮兵班,是一名炮手。”宮成先告訴記者,如果在行軍過程中突然遭到襲擊,作為炮手,他要用最短的時間支起炮架,安裝好瞄準鏡,并指揮其他人裝炮、發射。至今他還記得,在一次行軍中遇到敵人襲擊,敵軍的機關槍瞄準他們就是一陣掃射,子彈就像雨滴一樣從他們面前飛過,躲避不及就會丟命。不拔掉眼前的機關槍,根本就過不去,當時他的班長架起炮筒,一炮就把敵人的機關槍給“端了”。
“在炮兵班待了大約5個月的時間,我就被調任為衛生戰士。”宮成先說,衛生兵的職責就是在行軍休整時,一個班一個班地跑,看看戰士的腳有沒有磨起泡、還有沒有水喝、傷員的身體狀況怎么樣。“為安全起見,行軍大都選擇在晚上,行軍幾十里路才休整一次,休整的大部分時間里,別的戰友都在休息,我卻要到處跑,忙得不可開交。”宮成先告訴記者,由于他表現優異,又肯吃苦耐勞,調任衛生戰士沒有幾個月,就被記為三等功。除了當好衛生兵,他還和別的戰友一樣,挖戰壕整理裝備,1952年上半年,表現優異的他再一次被記為三等功。
剛一見面已是熱淚盈眶
“以前我們會有小范圍的聚會,比如入伍時的同鄉,參軍后在一個連,但很少有大規模的聚會。退休前大家工作忙,時間統一不起來,可如今一聯系才發現,很多人都已經不在了。”王世達認為,抗美援朝的老兵年齡基本都已經是古稀之年,再不相聚,恐怕機會越來越少。他決定吹響“集結號”,“我想戰友們,相信戰友們也想我。”昨天,眾多許久都沒有見面的老兵在宴會大廳里相見。“很多人都是50多年沒見過面了,現在見了,太激動了。”袁明敦看到老戰友激動不已,剛一見面,許多老人都已經是熱淚盈眶。
一本紀念冊存了62年
記者注意到,許多老人胸前掛滿軍功章,聽著大廳里響起的《志愿軍戰歌》,讓記者有種說不出的感動。這些老戰士中,也有一些不相識的,很多不相識的老人相擁在一起,聊著抗美援朝那段他們無法忘記的歲月。“今天是個很特別的日子,不僅因為是紀念日,更因為是相聚的日子。謝謝你們舉辦這次活動,讓我們感受到黨和國家還有人民沒有忘記我們……”今年78歲的常玉城老人激動地說。記者看到,常玉城還帶來了一件十分珍貴的物品,那就是跟隨了他62年的一本紀念冊,這本紀念冊是1950年常玉城去朝鮮前花1塊錢買的,上面寫滿了他的母校對抗美援朝戰士的祝福。“常玉城同學,此次去抗美援朝,是你榮譽史的開始,更大的榮譽還在等著你。”紀念冊的第一頁是濟南二中的原校長給常玉城的祝福,后面還有眾多同學對他的祝福。
提起軍旅生活仍很激昂
在這本紀念冊的最后幾頁,記者看到了一個名字,那就是董全忠。“這個簽名可是來之不易啊,這是咱們的民族英雄董存瑞父親的親筆簽名。”常玉城告訴記者,1951年中國抗美援朝慰問團到朝鮮慰問時,董存瑞的父親也是其中一員。能親眼看到心目中英雄的父親,常玉城激動萬分,他拿出這本紀念冊上去要簽名,董全忠就在常玉城的本子上留下了這個簽名。
雖然這些老人都已青春不再,但是當提起自己的部隊和過去的軍旅生活時,他們的眼中充滿了光芒,聲音中帶著激昂。今年78歲的程德朋老人穿著當年那件從戰場回來時部隊獎勵的軍裝,雖然軍裝已經褪色,袖口、領口已經破舊,但老人說這是他最喜歡的衣服。
在聚會正式開始后,所有的志愿軍老兵一起合影留念,隨后,老人們再次唱起了《志愿軍戰歌》。唱到激動時,這些滿頭白發的老人們激動地舞動著臂膀,有的老人丟下手中的拐杖,賣力地唱著“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老人們的聲音雖然沒有以前洪亮了,但是他們的歌聲卻更有力量。
資料
抗美援朝
■戰爭爆發: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25日,抗美援朝戰爭開始。
■第一階段:從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這個階段,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采取以運動戰為主,連續進行了五次戰略性戰役。
■第二階段:從1951年6月11日—1953年7月27日。這個階段,中朝人民軍隊以陣地戰為主要作戰形式,進行持久的積極防御作戰。
■戰爭結束:1953年7月27日,戰爭雙方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至此,歷時2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宣告結束。
■勝利回國:1958年,志愿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記者 徐棟 于滈)
上一篇:四方新建小區必須配建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