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乎民情,埋頭苦干,打造“民生”工程
一是高起點設計,改建街頭樂居公園。李滄區多渠道拓展城市綠化空間,努力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閑娛樂場所。在街頭小公園的改造過程中始終把市民的實際需求放在第一位,著力改善居民的工作生活環境。如:君峰路原小西湖環境臟亂、雜草叢生,為滿足周邊兒童、成人、老年人等不同年齡段居民的需求,在整治中投資約1100萬元,規劃設計了趣味活動區、兒童攀爬區、林蔭
二是高水準規劃,打造綠色生態城區。為全面提高城市園林綠化景觀水平,在綠化設計上求新,在質量上求精,形成層次分明、季節變化明顯、具有地方特色的綠化景觀。如:李村河上游二期工程采用公園結合自然和生物多樣性設計理念,模擬自然生態系統對草地、林地、水系等系統進行整體設計,為生物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恢復動植物群落,保護生物多樣性。通過植物自然修復和水體過濾,每天可以產生大量的再生水,起到了凈化水體和美化環境的作用。河底防滲采用黏土防滲,形成獨特的 “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態系統。在河道兩側正在建設的 “城市綠道”,不僅有活動廣場、健身場地、親水平臺,還有可以同時滿足步行和騎車需求的景觀長廊。為老百姓提供生態宜居舒適溫馨的生活環境。
三是高品質建設,推動老樓院全面升級。在樓院整治過程中堅持以居民滿意為標準。做到超前規劃和設計,堅持高水平、高品位,綜合考慮功能定位、區域位置、周邊環境等因素,實現功能性與審美性相統一,將老樓院改建成人文和諧新社區。如:邢臺路10-18號樓的居民反映,該小區道路破損,路燈、停車位等的硬件設施缺失。整治中充分聽取居民的意見建議,對這些老樓進行了整體規劃,重新鋪設地磚,粉刷外墻,更換新型報箱、增設信息公示欄。在休閑廣場增設文化石、木制座椅。種植了疏密相間、錯落有致的景觀植物,大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環境和居住條件。截至目前已改造完成7個樓院,今年李滄區將投資 9000萬元,對區內的畜牧小區等17個樓院的近 600個樓座進行改造,受益居民將達15740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