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新聞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大頭條 > 正文

時代思考:國情與使命

來源:新華網2012-11-01 13:44:09字號:TT

    國情決定方略,方略明確使命,中國步入科學發展的新空間

    “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曾幾何時,這一質疑成為不少人心頭的巨大問號。

    占世界近1/5人口的中國,卻僅擁有世界不足10%的耕地。當很多發達國家已進入后工業、信息化時代,中國仍然離不開“農”字當頭,“民以食為天”始終不能放松。

    金秋十月,玉米豐收時節。走在老家山東萊州的試驗田里,“玉米大王”李登海喜上

眉梢:如今畝產量達1402.86公斤,再創世界夏玉米產量最高紀錄。

    “中國人的飯碗不能端在別人手里。”十多年來,李登海不斷創新推廣“超級玉米”品種,讓每畝產量增產100多公斤。

    2005年4月,加拿大“藍色夢想號”貨輪將4.3萬噸小麥運抵深圳赤灣港,世界糧食計劃署對中國長達26年的無償援助畫上句號。

    十年來,中國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取消千年農業稅、增加農業補貼、推動科技創新……實現了糧食生產“九連增”。

    這就是今天中國的答案。

    但這絕非一次性回答,畢竟我們還遠非農業強國。

    農業發展如此,經濟社會發展亦如此。聚精會神搞建設無疑是改變中國國情的重要途徑,一心一意謀發展無疑是時代賦予當今中國最重要的使命。

    十年來,中國的發展方式正在顯著改變。

    遼寧阜新海州露天煤礦遺址,至今仍在升騰煤矸石自燃的縷縷白煙,仿佛是一個歷史老人在無聲訴說著曾經的興衰--

    十年前,開采近半個世紀的阜新煤礦進入枯竭期,整個城市也陷入了“恐慌”:2000年全市經濟增速僅為0.2%,37萬產業工人中下崗者就達13萬。

    資源相對不足、環境容量有限,成為我國現階段基本國情的新特征。阜新的遭遇折射出中國面臨的制約困境:

    “地大物博”曾是古老中國的自豪宣言,但如今的中國,隨著人口增加,已經變成“地大物薄”,發展也是“左右為難”:一方面經濟高速發展,另一方面資源耗費巨大,沉重的環境代價如影隨形。

    國情在變化,認識在深化。

    基于對發展特征和時代方位的科學判斷,2003年,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明確提出“樹立和落實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

    從此,“科學”成為發展這面大旗上鮮明的注解。從“快字當頭”轉為“又好又快”,中國共產黨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治國方略發生了深刻變化。

    十年后,阜新在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煥發出勃勃生機:第二產業比重提高11個百分點,煤炭比重卻降低近17個百分點;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由144天增至337天,煤矸石堆積而成的山頭披上了綠裝……

    治國方略的轉變,成為改變國情的歷史契機,也成為使命必達的不二選擇。

    從“十一五”首設節能約束性指標到清理整頓鋼鐵、水泥等高耗能行業,從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等系列生態工程到出臺1700億元節能減排計劃……2005年以來,中國單位GDP能耗下降21%,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顯下降。

    昔日的“黑色發展”之路正在遠去,中國正走上“前人種樹、后人乘涼”的“綠色發展”之路。“綠色發展”已經納入“十二五”規劃,一個整體的綠色生態輪廓正在形成。

    治國方略的轉變,使傳統增長方式有了新轉變,拓展了發展的新空間。

    像寧夏石嘴山眾多涉煤企業一樣,2003年才建廠的常能達焦化公司很快嘗到了“來錢容易”的甜頭。不過好日子沒幾年,國際金融危機又令煉焦行業陷入銷路困境。

    困則思變。2010年,常能達公司開始敏銳地將目光鎖定開設片堿、碳纖維環保材料生產線。“一年生產30萬噸焦炭,產值不過4億元;而生產500噸碳纖維,產值就達2億元,關鍵是銷路好,污染少。”公司總經理耿吉祥真切體會著轉型的好處。

    治國方略的轉變,使民生得以優先,使百姓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永县| 柘荣县| 香河县| 延边| 安溪县| 麻栗坡县| 霍林郭勒市| 抚州市| 江门市| 六枝特区| 阿勒泰市| 大连市| 齐齐哈尔市| 淄博市| 花垣县| 武汉市| 临邑县| 兴国县| 濮阳县| 玛沁县| 江山市| 韩城市| 台北市| 米泉市| 大新县| 福鼎市| 成安县| 昌宁县| 青岛市| 子洲县| 开平市| 西乌| 吴川市| 乐亭县| 保靖县| 准格尔旗| 舟曲县| 宜章县| 武功县| 浙江省| 丘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