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奮進,一個可喜的變化撲面而來——
人才總量大增長
人才素質大提升
趨勢由變化累積,而變化往往在不經意中就發生了。十六大以來,中國的人才方陣由一點一滴的變化,累積出日漸明顯的趨勢。
10年前在國外,留學生見面,大抵會相互詢問“什么時候畢業”、“找到工作沒有”、“買了房子嗎”……如果你說“要回國了”,對方驚奇之余,多半會猜想你在國外混不下去了。而
變化是如何發生的?
“真正能吸引留學人員歸國的,不是別的,是發展的機會。”3年前,懷著赤子之心毅然回國工作的十八大代表、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張學記坦言,“如今有這么好的政策條件,我們有責任為祖國的發展貢獻心力。”
一手抓海外吸引,一手抓自主培養。截至目前,我國有“兩院”院士1400多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000多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2003年以來遴選了國家級人選2700多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5.8萬人,博士后研究人員7萬余人,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初具規模。
“為什么中國在科技等方面過去幾年發展迅速,超過了很多發達國家?” 十八大代表、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分析,就是因為中國的人才,特別是科學家和工程師的總量大幅度增長,而這種增長又得益于高等教育大幅增長和人才效率大幅增長。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10年來,黨和國家著眼人才總量增長、素質提高和結構優化,堅持以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為重點,突出人才資源整體性開發,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
10年增長,體現在人才總量的攀升上——截至2010年底,中國人才資源總量達到1.2億人,人才資源總量占人力資源總量的比重達到11.1%。
10年發展,體現在人才素質的提高上——截至2010年底,中國每萬勞動力中研發人員達到33.6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比例為25.6%,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為12.5%。
10年跨越,體現在人才效能的優化上——截至2010年底,人力資本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達到12%;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32.6%,其中人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6.6%。
10年變化,體現在人才結構的改善上——到2008年底,國有單位已聘用專業技術人員中,高、中、初級專業技術職務之比已由2003年的7.3∶33.4∶53.2調整為9.9∶36.8∶44.2;人才所有制結構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到2008年,非公組織專業技術人才已達38.5%。
“我們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認真貫徹人才發展規劃綱要,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突出成果。”回眸10年,十八大代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表示,這為中國由人力資源大國向人才強國邁進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