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題
養殖規模受限制羊奶業成大氣候難
在諸多的奶羊養殖散戶中,辛先生養殖的26頭奶山羊算是中等養殖規模,已經從事了5年左右的奶業經營的辛先生感慨,羊奶行業在青島想打開局面,真的是困難重重。
“首先是人的觀念問題,從科學角度來講,羊奶是最接近母乳的,并且由于羊奶比牛奶更容易吸收,所以價格比牛奶高很正常。但是在很多人的觀念中,他們不接受喝羊奶,還有一些人覺
其實,眾多的奶羊養殖戶遇到的另外一個問題,也是限制了奶羊發展規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養殖場地的問題,很多養殖戶只能在山上飼養奶羊。“現在,養殖場地是個無法解決的問題,嶗山奶山羊只能散養,并且要食草,這樣才能保證奶的質量,如果圈養喂飼料的話,奶質就會發生變化,失去競爭力了。”辛先生表示,由于嶗山奶山羊的產奶量很低,并且隨著年齡的增大,產奶量會逐漸下降,這也給羊奶業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阻力,“十頭羊的奶產量才能頂一頭牛的奶產量,你怎么去和牛奶拼?”
在嶗山養殖嶗山奶山羊的王先生雖然一直在尋求市場,但是他坦言,羊奶的發展遠不如牛奶的發展成熟,“有一段時間我養的這十幾頭奶羊直接放棄了,耗費人力和時間,產量還低不出效益,羊奶直接送給親戚朋友了,還有部分直接讓鄰居訂購了,進入市場的真的很少,這也是目前嶗山奶山羊養殖最大的尷尬,規模受限太大。”王先生最后告訴記者,即使羊奶產量上去了,規模生產后,200萬元左右去除羊奶膻味的機器設備費用也讓人承擔不起。(記者 寇峰)
嶗山奶山羊如何才能走出“深山”
面對諸多的限制,青島本地羊奶業應該如何發展呢?嶗山區政協委員孟繁林分析,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后,由于行政區劃變更,市區擴大,城市近郊經濟發展特別是旅游業的發展等多種原因,嶗山奶山羊的群體已出現明顯下滑的趨勢,品種退化現象也比較嚴重,原嶗山奶山羊良種繁育場也因行政區劃、本身效益低和缺乏有效的資金投入等原因已不復存在,“隨著外來品牌牛奶進入當地市場,很多市民消費習慣由喝羊奶轉向喝牛奶,羊奶消費量逐漸下降。加工廠不再加工羊奶了,鮮奶收購站也開始拒收,導致嶗山奶山羊數量急劇下降。現在我市農戶把純正的嶗山奶山羊當肉羊散養,基本亂種了。”
說起未來的發展前景,孟繁林坦言,首先要做的,就是發揮嶗山奶山羊的名稱起源優勢,做市場宣傳與推廣。“養殖戶一定要靠政府的扶持,擴大養殖規模。嶗山奶山羊的養殖,可以遠離旅游區,平衡和旅游業的關系,開發嶗山奶山羊的羊奶、羊肉和羊皮新產品。特別是嶗山奶山羊奶的營養相對較高,通過政府搭橋,促進奶產品和肉制品企業對羊奶、羊肉的加工研制,企業和養殖戶之間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這才是有效的運行模式,單靠養殖戶自身的發展很難成為一種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