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船只碰撞等各類意外可能導致釣島爭端完全失控(資料圖片)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由于日本竊取中國釣魚島的想法一直不退,使釣島爭端始終處于高燒不退的狀態,以至越來越多人問,釣魚島爭端會不會引發武裝沖突?
新華網2日發表陳虎署名文章稱,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0月28日發表一篇題為《中國島嶼爭端的危險數學》的文章提到:「中日在釣魚島的僵局,目前的對峙比普遍認為的更加危險。」「釣魚島問題的僵局,隨時都可能爆發沖突。」
美媒偷換概念的猜測
表面來看,文章從五方面分析了釣島爭端爆發沖突的可能性和危險性:
第一,文中提到「中國通常只同最有實力的鄰國發生領土爭端時使用武力。」所謂的依據是「在與較弱國家的爭端當中,中國可以以強勢地位進行談判,所以不必動武。但如果與具有較強軍事實力的鄰國發生領土爭端時,就有可能使用武力。」這里講到,「目前,具有現代化海上自衛隊和大型海上警衛隊的日本,是中國最強大的鄰國。」文章以此為「依據」,得出「結論」:「釣魚島發生武裝沖突的可能性很大」。
第二,「中國在釣魚島之類的離岸島嶼爭端中,使用武力的時候居多。」文中講到,「海島具有更大戰略、軍事和經濟價值,因此,中國使用武力的可能性會更大。」
第三,「中國主要在不占有、或占有很少聲索領土的爭端當中,使用武力,加強自身的地位。」也就是說,「在這個領土主權的爭端當中,如果中國實際控制著爭端地區,那么使用武力的可能就比較小。反之,可能性就比較大。」
忽略中國自衛還擊前提
第四,「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中國的外交姿態變得強硬了。」表面聽起來有些含糊,實際上是在說,「中國有可能用對外的武裝行動,來緩解國內經濟增長放緩。」
第五,「釣魚島僵局中最后一個不穩定因素,是中日雙方同時都卷入其他島嶼的爭端。」「在面對多重爭端的情況下,日本和中國都有可能采用『殺雞儆猴』的方式,在釣魚島動武。從而在整個領土爭端中,占據有利態勢。」
實際上,文章用了一個偷換概念的手段,表面上分析釣島爭端引發武裝沖突的可能性,實際上,暗中傳達「中國有可能在釣魚島爭端當中,首先使用軍事力量」的信息。
文章提到的西沙、南沙的歷次武裝沖突中,都忽略了一個前提,中方是在對方首先挑起武裝沖突、中方處于被迫自衛還擊的狀態下使用武力。在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被卷入的所有的武力沖突和軍事行動,全部都是這一個前提。
只有日本會挑起戰爭
從中國的角度來說,中國政府反復強調,希望利用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領土主權的爭端。從歷史上看,中國政府在處理這類問題時,一貫主張使用外交談判的方式來解決。但強調使用外交手段解決爭端,并不意味會將武力解決方式排除在外,使用武力方式解決爭端的前提,就是對方首先挑起武裝沖突。
今天的釣魚島爭端,誰也不能排除它可能會發展成為武裝沖突。但從中國方面來說,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戰爭的發動方,只能是日本。日本在圍繞釣魚島爭端的過程當中越走越遠,最終挑起了這場武裝沖突,乃至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