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連續幾天降溫,導致海鮮市場價格出現波動。11月6日,記者采訪了解到,青島養殖戶的養殖蝦比去年提前出池,而同樣受到天氣變冷影響,出海漁船減少,海捕蝦市場價格上漲。市面最常見的還是養殖蝦,雖然養殖蝦比海捕蝦價格稍便宜,但為了養出和海捕蝦質量一樣的養殖蝦,不少養殖戶費盡心思:蝦苗和蟹苗混養,病死蝦全進了螃蟹肚,不僅節省了餌料,還刺激了蝦苗生長。還有不少養殖戶給蝦苗喂蛤蜊吃海水,使得養殖
蝦蟹混養能刺激蝦苗生長
記者探訪了膠南市王臺鎮魏家島耳河村,村里有一百多戶海鮮養殖戶,螃蟹、蝦、海參是海鮮池子中的主力產品。這兩天天氣變涼,村民家的海鮮池子慢慢清了出來。大升海鮮養殖場的魏振升有著160畝海鮮池子,是村里的養殖大戶。隨著最后一批對蝦賣出,養了半年的蝦池子快空了出來。
“養蝦最怕得病,有一只蝦得了病,整窩蝦基本就絕了產。”魏振升介紹說,從5月份開始,自己家的蝦池子投放了2000多斤蝦苗,有好幾個品種:基圍蝦、竹節蝦、對蝦。其中,對蝦四個月才能出池,基圍蝦兩個月就能出,長得快的竹節蝦50多天就能出池子。“現在池底還有一些蝦沒出干凈,大部分都出池了。”
魏家島耳河村的蝦跟其他地方養法不同:這里的蝦都是在海水池子里養大,最奇怪的是:所有的蝦跟螃蟹混在一起養。
蝦原本是螃蟹的食物,硬把螃蟹和蝦整在一起,不是“羊入虎口”嗎?可魏振升卻有自己的一套辦法:“以前把蝦和螃蟹散著養,蝦很容易死絕了窩,所有投入血本無歸,蝦池子空了,再投放蝦苗也來不及。一開始只是為了減少損失,才把蝦和螃蟹混在一起,這樣,即使蝦全絕產了,可螃蟹卻能照樣活。”
試驗了一次后,竟然有意外收獲:蝦在池子里被螃蟹一刺激,變得更加警覺,活動幅度大,蝦竟然沒那么容易得病了。“即使有些蝦跑得慢,容易得病,一不小心被螃蟹吃了,也絲毫沒浪費,全進了螃蟹肚子,我們也省下了喂料。”魏振升介紹說。
魏家島耳河村緊挨著海,村里的蝦池子就圍著海邊而建,海水流到了村后的一條河里,跟河水摻和在一起,成了蝦池子水的主要來源,村民從河里抽海水,灌輸到自家的蝦池子里,成為村里蝦特定的生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