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母親灣寸海都珍惜
保護母親灣寸海都珍惜
膠州灣是青島的“母親灣”,由于圍海造地和實施海洋工程等諸多歷史和現實的原因,膠州灣海域面積正在縮小,立法保護母親灣已是刻不容緩。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昨日審議環膠州灣控制線劃定與岸線整理規劃方案,對于市政府提請審議的《環膠州灣保護控制線劃定與岸線整理規劃方案》(以下簡稱《岸線規劃方案》),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從最大限度保護膠州灣岸線
方案編制:
對岸線實施終極性保護
在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上,市政府副市長王建祥作了關于《岸線規劃方案》編制情況的說明,市規劃局局長王亞軍作關于《岸線規劃方案》情況介紹,期間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就規劃情況向市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進行了提問。
“膠州灣是青島的母親灣,是青島賴以生存的藍色家園,環膠州灣地區也是我市未來海洋型都市區的核心區域。歷屆市委市政府和市人大高度關注膠州灣的保護。”王建祥介紹,新一屆市委市政府又將膠州灣的保護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進一步切實加強和實施膠州灣岸線終極性、永久性保護和建設要求,以解決多年來膠州灣不斷填海和水域面積不斷縮小的問題,同時又提出了加快制定環灣保護工程規劃。
《岸線規劃方案》編制明確規劃原則,規劃落實上重點突出自然岸線、水域面積的保護與恢復以及生態的保育。此次規劃通過“退池還海”,增加自然礁石和基巖岸線約15公里,增加水域面積4.8平方公里,努力提升膠州灣的生態功能。
市規劃局局長王亞軍介紹,這次環膠州灣保護線在“四線”劃定的基礎上通過岸線來控制。膠州灣控制線的劃定綜合考慮了膠州灣自然要求等的狀況,在概念劃分上分別為,第一類膠州灣水域保護控制藍線;第二,圍填海控制黃線;第三,生態濕地保護綠線;第四,近岸地帶禁限控制紅線;第五,環膠州灣岸線。
本次規劃編制調取了不同時期的地圖與地形圖,把1863年到1935年及1966年到1992年的膠州灣水域面積演變歷程做了分析。上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期間,黃島周邊形成了陸域。從2000年到2005年,這個期間的膠州灣岸線基本穩定,這時的水域面積是362.6平方公里。2008年膠州灣水域面積是350.2平方公里,2012年膠州灣水域面積是343.5平方公里。從2005年到2012年膠州灣岸線范圍內有13個地帶發生了變化。
組成人員提問:
規劃如何落實好?
在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問環節,陳波委員向王亞軍提問,“沒有對膠州灣的開發就沒有今天的青島,今后發展肯定還要面臨保護和利用的矛盾,鑒于我們相關的法規、議案、以往的規劃沒有很好地落實,你認為主要原因是什么?要實施好這次規劃的目標和原則,你認為關鍵要避免和解決什么問題?”
王亞軍表示,主要問題是我們對岸線要盡早劃定,否則填海的沖動始終存在。第二,要有立法保護。第三,要提高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而且要有人去監督,真正使這個法能落到實處。
有委員提出,劃好線不容易,但真正把這條線守護住更不容易,劃了線之后應當重點加強日常的監督檢查和執法措施。
膠州灣的保護涉及到方方面面,涉及到各個區政府,有的區市政府可能還有填海的沖動,單純規劃部門可能是協調不了的,政府在劃線后,能不能考慮由一個部門協調、執法聯動,通過一些技術手段,比如衛星航拍、GPS定位、群眾舉報、輿論控制等加強日常巡查,及時發現、及時制止,真正制止住違法行為。
王亞軍表示,在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時,張新起市長就要求由政府相關部門牽頭來研究這個問題,立法之后還要采取強有力措施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