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多年的經濟適用住房、限價商品住房大規模建設之后,青島的住房保障體系開始在全省率先轉型:建立以公共租賃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而如何破解資金、土地兩大制約因素,成為左右這一轉型的關鍵。
公租房占比將達六成
“今后,公租房在保障房中的比重將達到60%左右。”11月15日,青島市住房保障中心主任王育生介紹,今后,青島的住房保障體系將由“以售為主”轉向“以租為主”,減少經適房、限價房的比例,重點發展公租房。
從2007年開始,青島的保障房建設開始提速,并逐步形成了以廉租住房、公租房、經適房、限價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但在此體系下,一些既不符合廉租房保障條件、又買不起經適房和限價房的“夾心層”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日益突顯。
9月17日,青島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公共租賃住房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快發展公共租賃住房,逐步建立起以公共租賃住房為主體的多元化住房保障體系。自2012年開始,5年內計劃開工建設公共租賃住房不少于5萬套。今年,青島已開工建設保障房2.4萬套,其中,公租房多達12940套,占總量的53%。
根據《意見》,青島將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原則,通過新建、改建、購買和租賃相結合的方式,多渠道籌集公租房。其中,新建方式包括政府投資委托代建、國有投資公司建設、社會投資建設、開發項目配建四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