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氣溫持續下降,外出市民加上了厚厚的衣服保暖,在家的市民則享受著集中供暖帶來的溫暖和舒適。但此時也有一些無家可歸的流浪乞討人員,蜷縮在大街小巷的某個角落里,獲取些許的溫暖。昨天晚上,記者兵分兩路,對青島一些流浪人員比較集中的地區,進行了集中探訪。一些流浪人員的身體已經難以承受寒夜的侵襲,面對記者采訪,在表達自己不幸的同時,熱心市民的救助也讓他們中的一些人感動著、溫暖著。
????昨晚7時50分 地點:威海路 82歲老太沿街乞討
????昨天晚上7時左右,記者來到威海路上,路邊不少攤主已經擺好了攤,很多市民在此逛夜市。記者走到威海路和四平路交叉口附近時,一名老人正沿街向路邊的行人乞討,她頭上戴了一頂棉帽子,兩鬢露出的頭發也已經斑白,眼睛里還有被風吹出來的眼淚。身上穿了一件黑色的棉襖,左手拎著一個黑色的袋子,但可以看出里面的東西并不是很重,而右手則端著一個鐵盆,里面放了路人給她的四五塊錢。當晚的風有些大,寒風中的她顯得有些站不穩。
????當記者要詢問她的情況時,她顯得有些膽怯,并且耳朵也有些聾了,記者要說好幾遍問題,她才能聽清楚。經過詳細詢問,記者了解到,她姓王,今年已經82歲了,來自臨沂。她的老伴一個月前得了重病去世了,她的兒子嗜酒,因為這個,兒媳也和她兒子離婚了。但她的兒子不僅不悔過,還變本加厲起來,對家里面的事基本上不管不問,讓老人感覺有些無依無靠。
????老伴去世后,她跟著在青島打工的老鄉來到青島,她的老鄉身體還比較好,經常到臺東一帶撿一些紙盒子、塑料瓶子等垃圾,賣些錢用。王老太本來也想干這個活,可是年齡實在是太大了,身體又不好,根本就干不了,只能是向別人討要一些錢,買點吃的。“現在我也沒有什么特別的要求,能有個饅頭吃,我就很知足了。”王老太告訴記者,現在她和老鄉住在一塊,但具體在哪個地方,她卻說不出來,只是每天晚上她的老鄉撿垃圾回去時,把她叫上。當記者提出她為什么不去救助站時,她說,自己這樣跟老鄉生活在一起挺好的,不想去麻煩別人了。
????昨晚8時30分 地點:威海路步行街 熱心店員感動“犀利哥”
????隨后,記者又來到威海路步行街,街上行人熙熙攘攘,但有一個人卻顯得有些獨特。他的頭發和胡子都有些長,看起來是有一段時間沒有修剪了,臉上也有一些臟東西,嘴里還叼著半支煙。上身穿了兩件棉襖,但已經很臟了,手里拿著剛從垃圾桶里撿到的紙盒子和一個塑料袋,塑料袋里面是一些行人扔了的垃圾,腳上穿了一雙白色的休閑鞋。他沿著步行街中央的垃圾桶,一個一個地翻,但并沒有找到什么有價值的東西,之前撿到的紙盒子和塑料袋也扔到了垃圾桶里。有時候他還停下來,站在路中央,用手蓋著耳朵,眼睛看著前方發呆。
????隨后,記者試圖靠近他,剛一開口說了一句話,他就警惕地遠遠地躲開了記者,此后只要記者稍一靠近,他都會躲著記者走,根本就不理會記者對他說了什么。“他在這里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我們也曾問過他的情況,但他基本上是不怎么回答,有時候回答了,也不知道他說的什么。”在步行街上擺地攤的張女士告訴記者,幾乎每天晚上都可以看見他,來回往返于步行街的兩端,從垃圾桶里面撿一些東西,但是誰都不知道他晚上在哪里過夜,更不知道他是哪里人。
????“這是我們店里客人吃剩的菜,還沒怎么動呢,你拿去吃吧。”一家飯店的服務員小張拿著一塑料袋的飯菜遞給這名男青年。拿著這袋飯菜,男青年的眼神變得柔和起來,不再刻意地抵觸周圍的人,“謝謝大姐啊,你真是好人。”男青年一個勁地向小張道謝。“剩下的飯菜扔了也就扔了,看到好的我就給他們留下,誰愿意這個樣啊。”小張說。
????昨晚8時10分 地點:海泊河公園 干活受傷被工頭拋棄
????在海泊河公園內的一處公共健身場所,幾名市民正圍在一起踢毽子、打羽毛球,盡管天氣寒冷,但公園內此時依舊是熱熱鬧鬧。4名蓬頭垢面的流浪者此刻正蜷縮在公園內一處平臺的四個角落里,靠著平臺和地面之間的些許落差抵御寒風。蓋著已經露出棉花、表面被油污沾染的“油亮亮”的薄棉被,幾名流浪者盡全力讓自己睡著,那樣就可以暫時忘記寒冷,但即使從頭蓋到腳,還是躲在角落里瑟瑟發抖,凍得怎么也睡不著。
????記者上前詢問,一名流浪者大徐顯得很友好,為了不失禮,原本蜷縮在被窩里的他迅速爬起,筆直地坐著和記者交談。大徐的口音顯示他的家鄉就是青島周邊的某個地方,對于這一點他也不否認,只是不管記者如何詢問,大徐都不愿意說出自己家在何方。“哪里還有什么家啊,早沒了。”在記者連續的詢問下大徐只說了這么一句,便再不愿談與自己家鄉有關的事。
????為何會淪落到露宿街頭,談起這一點,大徐便又打開了話匣子,“都怪那個混蛋工頭,我受了點傷,他就把我甩到一邊,推得干干凈凈,現在連人都找不到了。”大徐指著自己已經扭曲變形的雙腳說,自己原本在青島市區打零工,兩個月前一個姓劉的工頭找到他讓他去工地干活。在一次綁腳手架時,大徐不慎從3樓跌落,造成雙腳嚴重骨折,再也干不了重活,“現在干活時間一長,腳就跟刀割一樣疼。”之后找了幾份工作,對方都以大徐“偷懶”為由將其開除。
????“等我腳傷好了,一切就都會好的,這段時間也多虧了一些周圍的好心人,有些人還經常來給我送吃的,沒這些東西我可能早就餓死了。”大徐聲音顫抖著說。盡管對自己的將來仍很有信心,但面對缺醫少藥的實際情況,大徐那已經扭曲變形的雙腳能否恢復勞動能力讓人擔憂。
????昨晚9時30分 地點:淮陽路救助站 救助站的日子讓人留戀
????來到淮陽路救助站,剛進門,一股暖流撲面而來,寒意在這一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救助站孫科長告訴記者,進入11月份以來,每天救助站都安排兩個以上的工作人員24小時值班,確保接到群眾反映后能夠第一時間趕到,救助街頭上的流浪人員,目前救助站每天都能接收10名以上的街頭流浪人員。來到救助站的人能夠確保不受凍不挨餓,還能受到定點醫院醫護人員的照料。
????在救助站的宿舍內,已經82歲的范大爺正和兩名新來不久的“室友”聊天,用救助站工作人員的話來說,范大爺已經是這里的“老主顧”了。面對記者的采訪,老人全程面帶微笑,友好地回答記者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受到兒子拒絕贍養、女兒突然離世等多重打擊的老人。“我住在這里快一個月了,從來沒有人攆過我。”說到這里,老人的眼睛有些濕潤。據救助站工作人員介紹,范大爺的祖籍在東北,兒子卻拒絕贍養他,之后老人輾轉來到萊西,住到了女兒的家里,但過了沒多久,女兒便去世了,女婿不久拋棄了老人,之后老人無家可歸,便在街頭流浪,接到群眾反映后他們將老人接進了救助站,現在他們正在幫老人聯系戶籍所在地,看能否為老人找到一個安度晚年的地方,但現在沒有任何單位愿意給老人提供一個安置的地方。
????昨晚10時20分 地點:海泊河公園 為流浪人員發放冬裝
????“他們中的有些人不愿意來到救助站,無論我們用什么方法就是不能把他們勸來,這也是讓我們很頭疼的。”孫科長告訴記者,一些流浪乞討人員擔心到救助站后會被遣送回鄉,而一些精神異常者不僅拒絕進站,甚至還會對勸說的救助站工作人員拳腳相向,這也使工作變得難辦。
????為了讓一些拒絕進救助站的流浪人員度過寒夜,晚上10時20分,記者帶著救助站提供的棉服和棉被等來到海泊河公園等流浪人員聚集的地方,向露宿街頭的流浪者發放。“今天晚上總算能暖和一點了。”拿著棉被和棉服,不少露宿街頭的流浪人員說。
????【鏈接】 暖冬行動誠邀你我他
????“我們的救助本著‘救助自愿,無償救助’的原則。”救助站孫科長告訴記者,凡是自身無力解決食宿,無親友投靠,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農村五保供養并正在城市流浪乞討度日的人員都可以獲得救助。“救助站除了提供食物和住宿外,還將幫助其與親屬或所在單位聯系;對沒有交通費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單位的,提供乘車憑證;對在救助站內突發疾病的,及時送醫院救治。”救助站工作人員稱,為確保流浪乞討人員安全過冬,市救助管理站啟動了以流浪未成年人為主要救助對象的冬季主動救助集中行動,對重點區域和重點人群進行巡邏救助,力保街面沒有流浪乞討人員、特別是未成年人挨餓受凍。市救助管理站還公布了24小時尋人救助熱線電話:84851591,市民發現露宿街頭的流浪乞討者,可撥打早報熱線82888000反映,也可直接護送到市救助管理站,或告知其向公安、城管、民政等部門求助,確保他們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救助。(記者 王曉先 于滈 見習記者 王世鋒)
上一篇:青島2017年將監測空氣維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