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 專業知識過硬來自每天積累
當然,要贏得顧客的信任,光靠細致服務還不夠,更重要的是專業的技能。
曹希文說,皮膚的種類很多,有干性、油性、中性、混合性、敏感性等。由于個人習慣不同,產生的皮膚問題也不一樣。在顧客到柜臺咨詢時,要盡快抓住重點,給顧客提出祛痘、保濕、防老化、美白等解決方法,“問題抓準了,就能贏得顧客的心。”
但簡單一句“抓準問題”背后卻是10多年之功。曹希文告訴記者,做美容顧問以前,她護膚只是天性使然,從來沒想過會有這么多的學問。后來當上了美容顧問,她才發現護膚的知識很多,產品很多,需要系統地學習護膚知識,廣泛地了解各類產品,才能精確地給消費者提出有價值的建議。據曹希文同事介紹,她們所在的化妝品企業每月都有培訓課程,有老師講護理知識、講產品。曹希文不但一次課不落下,而且聽得最認真。有時候她還自己跑書店、圖書館,找皮膚護理方面的書研讀。
“咱就是干這個的,不能一問三不知吧。”曹希文一句質樸的話,說出了她最初的學習動力。學習之后就是試用,每季有新的化妝品推出,曹希文都會拿回家一一試用,就算有的并不適合她皮膚類型,她也會細心試用,把體驗記在心里,重要的還要寫出體驗報告,“這樣面對顧客咨詢時,就胸有成竹了。”
“女性消費者最注重體驗,所以我推薦給顧客的每一款產品,都是我自己用過的,我把自己的體驗告訴她們。”曹希文告訴記者。
現場: “私人顧問式服務”讓顧客贊嘆
采訪前,記者旁觀了幾個曹希文的服務過程。
“你的皮膚是混合型的,平時出油,還經常缺水,這個季節感覺特別干,需要兩方面調理。”一個中年女顧客咨詢護膚品,簡短溝通幾句,曹希文就指出了女顧客的皮膚問題,并根據問題給了建議。雖然交流不多,但女顧客連連點頭,要曹希文推薦產品試用。陪同記者采訪的該樓層于經理告訴記者,這就是曹希文的過人之處,“她總能很快發現顧客的皮膚問題,并給出貼心的建議,說到顧客心里。”
隨后一個打扮時髦的女顧客,也得到了曹希文 “私人化妝顧問式”的服務。這名女青年工作用電腦多,所以面部經常缺水。曹希文給她推薦試用了幾款針對性的產品,雖然女青年沒有當即購買,但曹希文還是不厭其煩地一對一交流,還親身示范,教給女青年集中護理技巧:比如斑點指壓法、提拉緊致法、眼部舒緩按摩法等。“跟你聊真學知識,這真是花錢買不到的,我試試效果再來買。”女青年走時,滿意地和曹希文道別。記者看了看表,這次服務的過程長達一個小時。
據了解,這樣的情況很常見。“不能光想著賣貨,要真正為顧客提供些有質量的服務。”曹希文說。
心里話: 將心比心為顧客著想
曹希文說,美容顧問這行,沒有炫目的絕活,如果有,那就是十多年不斷學習積累的專業知識。她就是靠這個贏得消費者信任的。不過,記者采訪中發現了她另一個“秘訣”:為顧客著想。
采訪間歇,一對母女來購買化妝品。她們原本打算買一樣就走,但曹希文卻建議她們多買一個小商品,湊夠300元返還購物禮券。為了給母女算出最劃算的購物方案,曹希文還拿出個計算器算了一番。最后,母女花最少的錢買了最多的東西,滿意地離去。
“做售貨員不但要從商場角度考慮,也要替顧客著想,為她們爭取最多實惠。”曹希文掏出一個小本子,里面密密麻麻記錄著她服務過的忠實顧客名單和聯系方式。記者大體數了數有200人。“遇到打折、促銷,咱自己都覺得劃算的時候,我會給這些老客戶一一打電話發短信通知。不能讓人家事后埋怨。遇到她們生日,我也會給公司打報告送生日禮物,有的禮物雖小,但顧客都會感謝。”她告訴記者,這200多老客戶中,至少有30人“追隨”了她11年,“她們用的每一瓶面霜幾乎都是我推薦的,特別信任我,這些年來都成朋友了。”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曹希文銷售從來不是“一賣了之”,把貨賣出去就不管了。每次銷售中,她都要留下顧客電話,一到兩天后就會電話回訪,根據顧客使用情況進行指導;三到五天第二次回訪,詢問顧客對產品的適用情況;1個月進行第三次回訪,了解顧客皮膚有沒有改善。這些工作看似很瑣碎,但像曹希文一樣認認真真執行了,工作自然有回報。
經歷: 11年見證青島人“美麗態度”
11年的經歷,曹希文見證了青島人對化妝品認知、對美麗態度的變化。曹希文總結,現在女性用化妝品越來越專業,男人用化妝品越來越講究,是兩個最大的變化。“以前是廣告上有什么,什么好賣。所有消費者用一個型號,現在可大不一樣了!”曹希文說,在化妝品柜臺站了這么多年,她見證了羽西、清妃等一個個大牌的起起落落。以前的消費者只認廣告,現在的時尚女性更關注個性,更關注產品適合不適合自己的皮膚,“大家都明白了,東西好不好不重要,適合自己最重要。”
曹希文說,以前男的基本上都用大寶,現在男性重視護膚的越來越多,有的也會買價格不菲的護膚品。她認為,這都是消費越來越成熟的表現。
對話 不吃青春飯愛吃服務飯
曹希文做出的成績有目共睹,在化妝品這個有“青春飯”之稱的行業,她一干就是11年。她是怎么堅持下來的?有何打算呢?記者和她展開對話。
記者:為什么這一行做得久的人少?
曹希文:很多年輕女孩做不久,有的做一段時間就煩了,個別的愿意不斷嘗試。我屬于比較能堅持的,所以干到了現在。
記者:長期在一線干很辛苦吧?
曹希文:我已經36歲了,長期站著也有點累,留下了腰痛的毛病。但怎么說呢,我喜歡這個職業,會盡可能干下去。其實服務業最辛苦的是和家人相聚時間少,這么多年來,我們一家三口出去玩、逛街的時候屈指可數,都是我和丈夫輪流帶孩子,想想也不容易。
記者:都說化妝品是青春飯,你怎么看?
曹希文:我覺得是服務飯,只要把服務做好了,一樣可以繼續在這個崗位上發揮價值。外國百貨店都有年長的婆婆美容顧問,因為女人每個年紀都需要這種服務,有經驗的顧問可能更有競爭力。(記者 劉文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