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著門框,劉紅衛的父親,頭垂得很低。不遠處,他的兒子正在默默落淚。他或許從未想過,他的離去,對家人意味著什么 河南商報記者楊東華/攝
三個月前,他雖臟卻身體健康 20多天前,他躺在立交橋下,饑病交加
如今他躺在醫院太平間里,留下父親、年幼的兒子、癡傻的弟弟,還有很多疑問
希望他的離開能讓這個社會,在震驚之余多一點反思和溫暖
六七年前,他離家外出打工,至今回家一兩次。
20多天前,他躺在市區一立交橋下,身上蓋著一床被子,進入饑病交加狀態,一動不動。11月30日,旁人發現他不對勁。120趕到,人已經死亡。
他是劉紅衛,死在鄭州市中州大道一立交橋下的一位農民工。
他的死讓我們追溯他的生。
現在
頂梁柱沒了,這個家怎么生活?
昨日下午,死亡農民工劉紅衛老家的院落圍滿了人。
他家位于杞縣圉鎮梁莊行政村裴集自然村,兩間老舊的土坯墻上屋,外加一個即將倒塌的土坯偏房。
劉紅衛60歲的父親劉玉龍坐在屋門口,十來歲的兒子劉春節站在劉玉龍身后。
看到媒體記者一行人到來,劉玉龍老淚縱橫,劉春節也哭了。
自從確定死者劉紅衛的身份后,過去兩天內,地方民政部門的人也先后來到這個家,送來被褥、油面等生活物品。劉紅衛死亡的陰影開始在這個家庭放大。
“劉紅衛好賴也是這個家的頂梁柱,現在沒了,你說這個家以后怎么生活?”陪同記者的村支書裴廣民說。
劉紅衛有個弟弟,癡呆,至今單身,跟著父親生活。
劉玉龍“渾身是病,離不了藥,肺上還有問題,一干活就呼吸不上來”。即使如此,他還得帶著癡傻兒子和孫子生活。
他不愿再說劉紅衛的過去,父子間,其實有著很深的過節。
也正是因為這些過節,劉紅衛病倒躺在了立交橋下,也沒給家里打一個電話,或者到20開米外坐車回去。
六七年前
父親教訓他,他離開了家
裴集有1000多口人,算是梁莊中較大的自然村。裴廣民說,在這里,誰啥情況,其他村民都知道。
38歲的劉紅衛,大家也都了解點。在鄉親們眼里,他形象并不好。“這些年他偶爾回來一次,也是偷賣家里的糧食。”一鄰居說。
裴廣民稱,劉紅衛其實沒什么偷摸惡習,最大的問題是,不老實本分干活,“好逸惡勞,四處亂竄。”
劉紅衛在家那幾年,裴廣民賣肉。想吃肉了,劉紅衛會來到攤位,說:“叔,給我弄點肉,先隔(欠)著錢,有了還你。”事后,劉紅衛從沒還過錢。這樣一個人,他們還一度覺得他挺有本事的。
20多歲的劉紅衛在外打工期間,居然領了個南陽女人回來,這讓村民對他刮目相看。
裴廣民的愛人說,村里一些比他條件好的男人還找不到媳婦呢,他不花一分錢就領回來了。
有了媳婦,一年的春節他們又有了孩子,起名劉春節。
但安穩生活沒過幾年,家里的五六畝地,劉紅衛不愿種了,又長久朝外跑,打工,家也不要了。
“這六七年來,我從來沒在村里見過他。”裴廣民說。如果不是劉玉龍說他偶爾回來一次看看孩子,鄉親們早就認為這個人與村莊、家庭沒關系了。
其間原因,鄉鄰說,父子鬧矛盾,誰也不愿意看見誰。劉玉龍解釋,剛有孩子那幾年,劉紅衛老是欺負媳婦,他看不過去,就教訓劉紅衛。劉紅衛記恨,一走了之。
“媳婦帶著孩子等待三四年后,覺得生活沒盼頭,走了。”裴廣民說。
三個月前
他精神不錯,還問同村人是否吃飯
離家而去的劉紅衛,沒有走遠。鄭州,是他常去的一個地方。
裴廣民說,劉紅衛沒啥本事,只能出力,干點卸貨之類的活,很多鄉親都在鄭州碰見過他。
杞縣以大蒜種植聞名,裴集村也以農業為主。農閑之際,村民們多愛在家附近打短工,創收農業兩不誤。
在這種打短工潮流中,三個月前,32歲的村民李繼永在鄭州市鄭汴路中州大道交叉口碰到了劉紅衛。
那時的劉紅衛,臉胖,穿件綠工裝,渾身臟兮兮的,精神頭兒不錯。“他提個袋子,袋子里裝著臟衣服,熱情地和我打招呼,問我吃飯了沒有。”
兩人簡單問了對方的情況后,李繼永問他回家不回,劉紅衛拒絕了。
“沒想到,三個月后,他卻死了。民警來調查,最先辨認出照片上人的是我,照片上的人瘦。”李繼永不由感嘆人生無常。
稍懂人世的劉春節坐在床頭,茫然看著眾人。他這些年沒見過爸爸,早到了入學年齡,卻還輟學在家。
裴廣民說,學校不收費,孩子曾去上幾天,可管不住,就不上了,“留守兒童的問題他都有。”
現如今,縣民政部門正設法給其救濟。孩子生活,是他們考慮的問題之一。
20多天前
他躺在地上走向死亡
劉紅衛的死亡,法醫已排除案件可能。鄭州民警抽取了劉玉龍和劉春節的血液,通過技術手段最終確認了他的身份。
如今,他還躺在醫院太平間里。
劉玉龍還在老家,沒來鄭州看看死去的兒子。民警讓他辨認劉紅衛的照片時,他曾當著裴廣民的面說,不看照片,死了也不管。而劉紅衛也對本村人說過,死了也不回家。
2012年11月30日,劉紅衛在橋下水泥地上躺了20多天,死了。
這種死法,讓外界心寒。
“他單干多,和工友們交往不太多。”他的常住地,立交橋下,一農民工說。
在他們眼中,劉紅衛“活挑輕的干”,“常去十里鋪打牌”,不像個顧家過日子的人。
因此,在他躺著的那些天里,很少有同伴真正關注他。直到他死了,還沒有一個工友能說出他的名字。
最后真正幫助他的,是素不相識的保安人員。在他昏迷之際,立交橋下公交公司的看場保安,試圖通過政府途徑救助他。“11月22日左右吧,我曾跟救助站聯系過,但他們告訴我,他們人手不夠,讓我聯系110。我聯系110,110又讓我聯系120。之后120來了,檢查后,給了他點錢就走了。”劉紅衛死后,社會焦點聚到了橋下農民工身上,眾多志愿者給依然住在那里的農民工送去衣物被褥。
現在,距離劉紅衛死亡六天有余,可一些疑問還在困惑著大家。劉紅衛的死,能讓個社會從此多一點溫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