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家里的燈管壞了、電池用完了、醫療膠片不需要了,你會如何處置它們?這個誰都知道,“扔垃圾箱啊。”專家卻說,生活垃圾多需要分類處理,而大眾缺少這方面的意識。日前,記者從嶗山環保分局得知,嶗山區正在建設58處資源回收站,生活廢品居民可交由回收站“有償回收”且“積分送禮”,通過這種途徑實現垃圾的源頭分類。垃圾換錢還換禮品?讓我們探個究竟。
“小黃亭”的確很實用
12月6日,在嶗山區環保分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轄區內一處建成使用的再生資源回收亭。工作人員介紹,回收亭采取的是“七統一,一規范”的運營模式,所有站點統一規劃、統一標識,就連亭體也是采用環保材料建造。因為外表統一為黃色,因此大家把它親切地稱為“小黃亭”。“小黃亭”外表秀氣鮮亮,內里滿滿當當,堆滿了紙殼和廢棄金屬等物品。
再生資源回收站項目承建企業新天地環境服務集團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平時的生活辦公廢品,除餐廚類之外,基本上都能夠到此處進行回收。具體的方法是可回收再利用的資源,比如廢紙殼、廢家電、廢塑料、廢金屬等物資,回收站點會按照不低于市場價格的價位進行回收和積分,并且保證“夠秤”;像廢舊電池、廢燈管、廢舊醫療膠片等危險廢品,回收站點免費回收且“積分”,積累到規定數量的分數后,可換取辦公用品等禮品。
居民葉小姐是 “小黃亭”的常客。在她眼里,“小黃亭”的確很實用,一來把家中不用的廢紙殼、廢報紙拿來賣,可以多賣些錢;廢舊電池、廢燈管等危險廢品送過來回收,保證了環境安全。
垃圾分類意識待加強
新天地環境服務集團工作人員介紹,一個資源回收站可輻射周邊1500戶居民,現階段一個站點一天可回收廢品0.5-1噸。雖然 “小黃亭”的開支由企業承擔,但對提升市民環保意識、減少垃圾污染以及加快資源再利用,都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一粒紐扣電池能污染600立方米水;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價值。廢舊電池等危險廢品如果與生活垃圾混合處理,電池腐爛后,其中的汞、鎘、鉛、鎳等重金屬溶出會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再滲透進入魚類、農作物中,將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威脅人類的健康。
集團王副總經理說,現在人們的環保意識雖有提升,但還需加強,“比如垃圾分類,人們在生活中可能接觸到相關的概念,但是在具體操作時還是混在一起扔垃圾;除此之外,現在一些危險廢品,比如廢電池、廢燈管沒有專門的投送處,沒有具體的操作,就形成不了分類的概念。”在社區設置回收站,通過“有償”和“積分”,鼓勵市民進行垃圾分類并投到正規回收站點,還促進了我市廢品回收行業向正規、有序方向發展。
垃圾回收有望產業化
據了解,預計至2013年年底,青島市將建設完成1214個標準化回收站點,6處分揀中心,1個集散市場和1套信息化管理系統,屆時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將城市90%以上的回收人員納入規范化管理,在90%以上的社區設立規范的回收站、點、車,90%以上的再生資源進入指定分揀中心進行規范交易和集中處理,再生資源主要品種回收率達80%以上,實現再生資源回收的產業化發展。
嶗山環保分局工作人員表示,再生資源回收站的建立,可提升城市基礎功能,并且通過具體的措施普及居民的環保觀念,設置回收站點讓居民直觀地了解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讓垃圾分類安全回收觀念深入人心;不僅如此,這對于我市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的建設也有重要作用。
在采訪中,不少市民也表現出對“小黃亭”的興趣。徐小姐是中國海洋大學嶗山校區的老師,“價錢高低倒不是最主要的,主要是想支持這個項目。平時廢燈管啊、電池啊這些危險廢品,雖然知道對環境有害,但是沒處送,最后還是要扔到垃圾箱。現在有了回收點,就可以真正做到環保了。”
在機關工作的張先生表示,“小黃亭”對人們垃圾分類意識的養成有著直接的作用。他也希望,“小黃亭”能長久地發展下去,直至人們都養成自覺的垃圾分類意識。他認為,這一方面需要工作人員耐心細致的工作;另一方面也需要良好的信譽和口碑。除此之外,城市的配套建設,也是市民進行垃圾分類的重要方面。(本報記者 張 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