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我市第17個防空防災警報試鳴日。上午10時,警報聲在全市各個角落回響。與往年不同的是,部分區域的居民在聽到警報聲的同時還會聽到語音提醒,讓聽不明白警報的市民不再“一頭霧水”。記者從市人防辦了解到,今年我市首次試點語音播報,明年起語音播報的范圍將不斷擴大。
現場
語音提醒警報內容
“現在播放的是預先警報。 ”“現在播放的是空襲警報。 ”“現在播放的是解除警報。”“現在播放的是災情警報”……昨天上午10時,在警報鳴響過程中,住在市北區西部某小區的市民聽到一個女聲從警報器中傳出,提示鳴響警報的類型,讓大家覺得很新鮮。
“警報前加語音,看似挺簡單,其實研制起來很麻煩。 ”市人防辦工作人員稱。 “其實這套系統從2008年開始就在做,當時有市民反映,每次鳴響信號時不知道具體的內容,人防辦就和我們一起開始搞研究。 ”參與研究的青島理工大學理學院教授王德興說,“前期先由播音員錄下每種警報的名稱,將這段聲音加入到一個芯片中,再將芯片連接控制中心主機,由主機發送給各個警報。其中最難的就是要保證信號穩定。 ”王德興介紹,普通信息傳輸都靠比較穩定的信號,但由于警報較為特別,尤其在戰時應用時,要具有抗干擾能力。 “多次試驗后將穩定信號變為了可以隨時‘跳動’的跳頻,確保內容傳送安全。 ”
釋疑
市區僅十臺有語音
此次警報試鳴并非所有的區域都能聽到語音播報,主要和警報的類型有關。 “以前安裝的警報多數都是電動警報,相對落后,每年我們都在逐步淘汰,換成更為先進的電聲警報。 ”工作人員說,“今年在全市新安裝了30個電聲警報,只有電聲警報才能接收跳頻信號,發出語音播報。 ”據了解,這30個警報,有超過20個在各個縣市郊區,還有不足10個分布在市區,因此有部分區域難以聽到人聲。 “今年通過試點發現,語音播報比較穩定,從明年開始將逐步擴大播報范圍,提高警報辨識度。 ”
為了確保信號傳輸質量,今年除了新裝警報器外,還增設9處無限跳頻中繼站。 “有了中繼站,可以實現不同信號之間的連接,尤其是當一個信號有問題時,可以直接轉到另外一個信號,不會影響信息傳輸,同時也能解決以前信號斷斷續續的問題。 ”另外,今年市人防辦還和移動、聯通等電訊部門合作,在鳴響警報前,通過短信形式告知市民。(記者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