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有超過80%的青年人對近5年的生活狀況表示滿意。第一屆京津高校青年哲學論壇今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陳陽向論壇提交的報告《“這是我的本分嗎?”——關于首都青年責任意識的一點調查研究》得出這一結論。
????報告所依據的數據來源于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與北京市共建項目“首都公民素質與價值觀念調查與對策研究”中的問卷調查《首都公民價值觀念調查問卷》,共有2234人參與投票。
????其中,“您對近5年的生活狀況的評價”一題中,其中“越來越滿意”的有711份,占了31.6%;“基本可以”的有1103個,占49.1%;這兩項合起來占到80%多。所以從總體上來看還是持肯定態度。
????而對生活現狀不滿意的主要原因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資源不足、人口太多、競爭過于激烈;社會保障不足,改善生活成本太高;個人能力和學歷的弱點,分別占到25.6%、27.5%、16.6%。這說明青年人比較關注自己的發展前途,但當遇到不滿時會把更多原因歸結到社會上。
????在遇到詐騙電話是否告訴警察的題目中,有71%的人選擇不告訴警察,當被問到“為何不報警”時,有46.7%的人選擇“感覺舉報了也不會起作用”,有19%的人選擇“根本沒產生舉報想法”,有7.9%的人選擇“曾經有過失望的舉報經歷”。總的來說人們覺得報警解決不了問題,實際上反映了對社會機制的失望。
????對于招聘單位要求北京戶口的看法,選擇“不應該,全國人民有權利在首都平等競爭”的人數最多,占總受訪人數的33.5%。青年人反對“北京特殊”的意識背后,實際上是想以此來為自己的發展爭取平等的競爭條件。
????論文作者陳陽認為,青年在面對自己的發展前途時表現出較強的意識,他們想爭取更多的機會,但當面對“他人或公共”時表現出一種“相對淡漠的意識”。政府和社會需要提供一個更有利于青年人發展的社會環境,教育也需進一步反思,引導青年人的責任意識朝著一個合理方向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郝立新表示,中國30多年的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功,受到世界關注,但中國的軟實力不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青年學生中倡導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引導他們進行理論思辨,無論對他們的學術習慣還是個人修養都有巨大意義。
????本次論壇共有來自35所高校的200多位研究生參加,學生們既關注傳統倫理中的公共精神困境和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等理論問題,又關注異地高考、生態文明、貧二代等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