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籍中國作家莫言獲得了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本網記者采訪了在莫言的故鄉高密市大欄鄉平安莊,感受了這方土地對莫言的滋潤。圖為莫言故居現在還在平安莊中靠近膠河的地方,但久無人住,院落雜草叢生,荒蕪陳舊。透過陳垣斷墻,依稀看得見正屋由石基、灰磚和泥墻構成,房頂是青紅瓦鋪就。黃品璇攝
中新網12月17日電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備受關注。香港《文匯報》16日報道稱,在他山東的老家,貧瘠的土地讓村民更渴望變化。而水咸土薄,已無人愿意再種高粱。
文章摘編如下。
莫言老家寧靜破 各路爭搶莫言財
宣布莫言獲獎兩個月來,平安莊這個昔日的寧靜小村每日引來無數前來“朝拜”的各色人群,他們甚至踏平了莫家大院。但如果這些訪客是為了按圖索驥地尋找張藝謀鏡頭下的那一片傳奇高粱地,或是想從這個小村中尋找些許所謂“文豪故居”的風雅氣息,得到的大概會是滿滿的失望。為能沾一沾“靈氣”,莫言舊居旁的破屋被高價出租,眾多手持羅盤的風水師也煞有其事地來此觀察“龍脈”……小小的平安莊,已成了不少人的“發財圣地”。
自10月11日,諾貝爾獎機構公布莫言獲得文學獎的消息,60多天來平安莊也許已經成為中國媒體提到次數最多的農村。作為諾獎文豪的鄉親,人們期待他們的生活會因此發生一些變化。對于村民郭元禮來說,其中一個變化就是他多了一項收入:每天早晨用電瓶車拖著一車莫言的作品,到莫言故居前兜售:“昨天賣了10來本,300來塊錢。”郭元禮說,《蛙》已經全賣完了,買《紅高粱家族》的人最多。像他這樣60多歲的人,已經很難出去打工了,邊曬曬太陽邊賣書,是個很愜意的工作。
莫言家的院子被踩平了
短短一個上午就有十幾輛車停在莫言舊居后面的空地上,從車牌上看以山東本地為主,偶爾也有來自外省市的車輛。莫言二哥管謨欣每天早晨把舊居的院門打開,任憑人們隨意觀看,等晚上再來鎖上。人們下車后,無一例外拿著相機拍攝、留影。還有的后悔沒帶著孩子來“沾沾靈氣”。兩個月前,記者來此訪問管謨欣時,還看到莫言舊居院子里種有蘿卜,但現在不但蘿卜早被人拔光,就連院里原本高矮不平的泥土地面,也硬是被無數參觀者的腳踏平了。
每天幾十批、上百人次的人流,讓人們看到了商機。有人就提議郭元禮再批發一些撲灰年畫和高密泥塑來賣,還有人讓他找莫言給他的書簽上字,那會賣得價錢更高,實在不行讓莫言二哥管謨欣簽也行。但郭元禮似乎也聽出這話背后的調侃意味,他微微一笑說:“不用了,多賣兩本書就成了。”
不過的確有人比郭元禮受惠更多。莫言舊居西鄰的一所早已空置就無人居住的破落老屋,被青島的一位畫家以5年一萬元的價格租下,準備將其改造成一處“原生態的寫生基地”。這樁不大的工程落到了吳宗水等8位村民的頭上,按照當地的行情,每個人日薪百元整,還供應一頓頗為豐盛的午餐,他們每個人能從這個小工程中掙到一千多元。記者看到,工人們把紅瓦砌到院墻上,院子里挖了一個大坑在取土和泥。屋里幾個工人正在用高粱桿扎頂棚,然后把舊報紙糊到頂棚上。包括莫言舊居在內的當地老房子,都是用這種“頂棚”來代替天花板的。
“風水如果真的好 全村都成莫言了”
吳宗水顯然很滿意他的這個新工作,他一邊干活一邊興致勃勃地和記者攀談,顯得興致勃勃,還熱情邀請記者到屋里看看,“這里風水好,出了個莫言,青島人都往這來。”
吳宗水所說的風水好,并不是他憑空亂說一廂情愿。在旁邊的郭元禮說,早前前后來了好幾批“全國各地的風水師”先生,穿衣打扮和普通人一樣,只是每人手里拿多了一個羅盤,據說還是德國造的。來了以后扯出某某風水文化協會的橫幅留影,還跑到莫言舊居后面的膠河河壩上看,沒有人不說這里風水好的。
不過對此,頗通文史的郭元禮有著自己的看說法:“都說人杰地靈,有了人杰,人家才說你地靈。風水真那么好,全村人都成莫言了。”
水咸土薄 無人再愿種高粱
人們期待莫言的獲獎能給村子帶來一些更現實利益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和郭元禮一起曬太陽的大娘說,“最好是上級能發下一筆錢來,好好把這個村子整理整理。這村里不富裕。”平安莊一帶以前是“三不管”地帶,土匪出沒、地廣人稀、地勢低洼,一到秋天四周的土地都被秋水淹沒。故而只能種些抗澇的紅高粱餬口。事實上即使到了現在,平安莊依然稱不上富裕。
莫言的小學同學張來財說,村子里人均有兩畝二分的口糧地,種的基本上是玉米、棉花,早就沒人種高粱了。“一畝高粱只能收三五百塊錢,一畝棉花能賣到兩千多。”此前村里有人傳說高密市里要讓大家重新種上紅高粱,張來財則不以為然,“我看即使給補貼也沒幾個會種的,高粱沒法用機器收啊,全得靠人工割。農忙時候,出去打工一天能掙200,誰會為了幾個補貼浪費時間在家割高粱。”
張來財說,平安莊一帶水咸(地下水堿性太大)土薄。為了便于灌溉,村里曾請人打井,但鉆到地下30多米處就鉆不動了,底下全是石頭。“即使找到地下水也不能灌溉,澆時間長了莊稼都被水咸死了。”張來財說,與平安莊相隔十公里的夏莊則完全不同,那里的農民靠種蔬菜每畝地能賺上萬元。夏莊工廠也多,平安莊的人都去那里打工。
貧瘠的土地讓村民更渴望變化。據悉高密市對于開發“紅高粱文化”一直在思考和推進中。村民中傳說莫言舊居北面的膠河要通船,河兩岸都要種上高粱,坐著船直接能到十公里外的孫家口。那里是莫言小說《紅高粱家族》的故事原型發生地,也是電影《紅高粱》的拍攝地之一。
莫言弟反感“低檔炒作”
不過這些都還是村民臆想,高密官方對此閉口不言。相比而言,倒是村民的反應迅速得多,平安莊村北的一家餐館已經打出了“中國諾貝爾文豪驚艷之鄉高密東北鄉平安紅鄉村館”這樣冗長的廣告。餐館對面的小賣部老板、莫言的堂弟管謨策也有些反感,他指這種炒作方式“太差”,意思是“檔次太低”。
文化公司開俱樂部 為錢反目變鬧劇
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吳宗水這樣好運氣。舊居南鄰是王德才兩兄弟的祖產,原本種了一院子的蘿卜白菜。莫言獲獎后,來自青島的一家文化公司負責人通過管謨欣找到王德才,準備租下這里改造成一處俱樂部。本月12日,這個名叫“諾貝無畏派國際文學藝術俱樂部”舉行開業儀式。俱樂部負責人臧健稱,她想將這里打造成純公益的俱樂部,“當游客們來這里參觀時,可以在這里免費喝水休息讀書,聽聽莫言的二哥講講莫言成長的故事,到了假期還可以搞一個夏令營,讓孩子們到莫言舊居來體驗感受一下。即使沒有人來,這個地方也可以當做一個農村閱覽室,讓大人孩子們在這里讀讀書看看報。”開業儀式上,臧健還請來了青島市慈善總會有關負責人及一批藝術家到場見證。
房東坐地起價
不過,當儀式即將結束時,房東王德才的妻子突然出現,勒令所有人員退出去,并將俱樂部所有設施搬走,整個儀式不歡而散。據記者了解,這一俱樂部建設至今,雙方一直因為房租的問題糾纏。臧健稱,事前雙方口頭約定5年租金共6000元。在她對所租院落進行翻修時,王德才的弟媳接連上門鬧事,阻撓工人翻修。隨后王德才突然單方撕毀協議,將房租漲至1萬元。不過王妻及村民們向記者的描述則截然相反,指王家至今只收到臧健的600元訂金,約定的5年租金6000元則以各種理由遲遲不肯支付。最讓她氣憤的是,此前臧健去參加了王德才兒子的婚禮,并未按照當地風俗奉送禮金,卻告訴村民她送給王家1000元賀禮。這讓王家開始對臧健不信任,并決定無論多少錢都不肯出租了。
一場喜氣洋洋的開業儀式,在臧健方面將各種設施暫時搬離該老屋而結束。整個過程中,當初的介紹人管謨欣自始至終沒有出現。當記者日前再見到他時,提起這件事他覺得很郁悶,自己一片好心,卻出現這種結局。“以后如果再有這樣的事,我也不會管了。”不過整個事件中,更為郁悶的則是臧健雇來的村民王文言。從10月底到現在,他受聘來此整修房屋、制作燒制陶藝品的窯爐及看護俱樂部,但至今只拿到幾百元錢的薪酬。如今俱樂部關門,余下的薪酬該怎么結算還不知道。更重要的是,這件事鬧得滿村風風雨雨,讓他覺得很尷尬。
“文化挖掘不能一哄而上”
對于“紅高粱文化”及莫言文化資源的開發,莫言文學館館長毛維杰認為文化是長期工程,是滲透在高密人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的。“文化挖掘不能一哄而上搞大躍進,應該循序漸進。”對于莫言獲獎為家鄉帶來經濟效益,毛維杰稱人們有這種期待是正常的。“如果真能為平安莊帶來一些好的變化,也是莫言的價值體現。但希望在這個文學寂寞的年代,人們能因為莫言的獲獎而更多的關注文學本身。”
毛維杰并說,目前他們正在布置近千平方米的文學館三樓展廳,分別以莫言所獲得的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和諾貝爾文學獎為主線,主題定為“實至名歸”。他透露,莫言此次在瑞典獲得的有關諾獎的一些證書文件等,可能短期內還不會收入展出,但最終會在文學館內收藏并展出。莫言文學館還將增添一些現代化的元素。三樓還會布置一個多媒體的播放廳,增添聲光電現代化手段的展示。四樓會專門增設文學報告廳,專供研討解讀莫言文學作品和文化交流使用。(記者 于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