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貴溪市濱江鎮面包車側翻墜水事故造成11名兒童死亡,其中六名留守兒童中僅一人幸存。記者多方調查發現,校車接送能夠為幼兒園帶來更多生源,但幼兒園校車保有量呈現失衡狀態。
為養家赴外地奔波
12.24貴溪市濱江鎮面包車側翻墜水事故發生以后,小杰(化名)成了車內6名留守兒童中唯一一位幸存者。他的母親,洪塘村合盤自然村村民張利俠是事發之后第二天,才和丈夫從外省匆匆趕回來。
五年前,剛剛生完孩子不到兩個月的張利俠,就跟著丈夫到浙江去打工,嗷嗷待哺的小杰一出生就只能依靠奶奶撫養。“每次回來跟孩子見面,心里最不是滋味的就是孩子見到我們會認生。”張利俠很疼愛小杰,每次過年從外地返鄉總給小杰帶回很多他喜愛的玩具,但好不容易與孩子相互熟悉,卻又要因外出打工而離開。一年僅兩三次與父母短期相處,小杰很缺乏父母的關愛。最讓張利俠心疼的是,每次婆婆打電話提到小杰在醫院打針吃藥,自己卻沒有時間回去照顧他。“沒有辦法,我們要去外面打工賺錢,沒錢怎么養活一家人。”張利俠說。
張利俠的婆婆告訴記者,平時女人在家里沒有農活可干,經濟收入幾乎為零。經濟壓力迫使他們走出農村,離開家鄉外出奔波,孩子們就交給爺爺奶奶照看。“跟年輕人相比,我們肯定沒有他們帶小孩帶得好,畢竟精力有限,只要帶到三歲我們就會把孩子放到附近的幼兒園去。”
今年8月份,張利俠又生下一子,同樣經過兩個月的短暫休整之后,跟著丈夫奔赴浙江務工。面對兩個小孩,張利俠的婆婆感到精力有限,無奈之下,不到三歲的小杰被送入了離家三四公里外的湖彭家小組春蕾幼兒園。
事發至今仍有家長未趕回
12 月24日上午9點,張利俠接到婆婆打來的電話,說孩子出事了。張利俠和丈夫焦急萬分,打算立刻趕回家,但相隔千里之外,回去一趟并不輕松。“飛機票太貴了,又沒有班車,火車票也沒有買到,多次跟醫生通過電話,都說沒有脫離危險。”直到30個小時后,在貴溪市人民醫院見到了體征穩定的小杰,張利俠夫婦才緩過神來。
盡管小杰脫離了生命危險,但這次事故給他帶來的打擊遠遠不止身體創傷。平時同村的同齡孩子小童和小偉出去玩都會帶上小杰,可現在他倆已經不在了,小杰也變得異常沉默。
“平時跟他玩的那些孩子已經回不來了,我怕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明年決定把他帶出去一塊打工,換個環境,不再丟下他一人。”說到這里,張利俠淚流不止。相比張利俠,其余五名留守兒童的家庭則遭受了重創。
合盤村小組的村民童平告訴記者,全村近200戶人家,幾乎每家的年輕人都到外省打工去了。“出去一年能賺個三四萬,比呆在家里強不少。”童平目前沒有外出打工,并不是他不想出去,而是因為包括親戚在內的四五個孩子都扔在家里讓老人看管,他實在放心不下。記者調查發現,不僅合盤村小組,就整個濱江鄉而言,留下來的年輕人也為數甚少。這里的孩子到了三歲就必須面臨一個問題:選擇去哪家幼兒園上學。
幼兒園校車釀慘劇
春蕾幼兒園位于濱江鎮金沙村湖彭家小組,坐落在一棟水泥外墻砌起來的二層民房中,民房正面有塊一米多高的水泥圍墻,圍出了一個幾十平米的小院,門口掛著醒目的橫幅:“一切為了孩子”。
幼兒園的園長叫周春娥,1977年出生,金沙村人。6年前她開辦了這所春蕾幼兒園,該幼兒園原本只有湖彭家小組的二十來名學生上學。看到附近自然村有許多留守兒童,周春娥認為幼兒教育很有潛力。為了進一步開拓幼兒園的市場,周春娥兩年前租來了一輛面包車,專程負責接送鄰村的孩子。令周春娥驚喜的是,接送孩子上學,成了幼兒園生源增長的主要因素。
2011年10月,周春娥剛考取駕照后,便立刻購置了一輛二手面包車。她一邊改裝車身,拆除座椅以達到更大的容積,一邊自己當起了司機。附近村民告訴記者,十幾個人擠在一輛面包車內,成了周春娥接送學生上下課途中常有的事。
12 月24日上午8時45分左右,周春娥駕駛車牌號為贛LP2689號的小型面包車由濱江鎮洪塘村接學生返回幼兒園,行至洪塘村合盤村小組村道旁一水塘處時,由于操作不當,車輛翻入水塘。事故發生時,除駕駛人外,車上共載有15名幼兒以及1名老師。至9時30分左右,有3名兒童當場死亡,10名兒童被救起后送往醫院搶救。9時40分,2名失蹤兒童被救起,再送往醫院搶救。至17點20分,8名兒童經搶救無效后死亡,僅有4名兒童脫離危險。
【延伸閱讀】黑校車,農村別無選擇
從表面看,校車事故頻發是司機違章行駛、校車無視監管嚴重超載等原因造成。但在所有類似事故中,這些因素似乎永遠都存在。對官員和政府部門的問責、運動式的交通安全檢查并不能避免悲劇的再次發生。步行上學太遠,又缺少基本的公共交通工具,本應是福利的校車也不能遍及鄉間。即使相關部門“嚴打”,或者學校一再提醒學生和家長不要乘坐黑校車。農村孩子還是沒有別的選擇。
黑校車因生源而猖狂
事后的第二天上午,記者在事故現場看見,一輛牌照為贛LD9698的面包車從此處經過,坐在副駕駛上的一位中年婦女告訴記者,她也在附近經營了一所幼兒園,規模雖然不大,但是生源范圍覆蓋五到六個自然村。
“我們目前還處于待辦狀態,辦學的材料已經交到鄉政府了,需要等他們審批。”這位中年婦女說。盡管目前幼兒園還沒批下來,但她已購置了幾輛面包車,并且將車身噴成了黃色,貼上了“校車”的字樣。“沒有車就很難拉到生源,有車學生就會多一些,所以難免會有超載的現象存在。”這位女士向記者反映,附近的幼兒園都有自己的校車,每輛校車超載屬于“正常現象”。
那么,當地到底有多少這樣的校車?而這些車噴上黃色油漆,貼上“校車”字樣就可以運營嗎?
校車保有量嚴重失衡
記者來到了貴溪市公安局交警大隊,宣教室主任聶紅春表示,目前貴溪全市一共有83輛正規合法的校車,只有辦理了正規的幼兒園手續,才有資格申辦正規的校車。周春娥的贛LP2689面包車以及前述的LD9698面包車均不在正規校車之列。
為了進一步了解貴溪市幼兒園的整體現狀以及校車狀況,記者來到了貴溪市教育局,副局長官細毛告訴記者,根據目前教育部門的統計,全市共有規范幼兒園150家,其中120多家為小學學前班,20多家為正規幼兒園。而不規范的幼兒園初步調查至少也有20多所。“很多地方都存在未審批的幼兒園,農村面積太廣了,公辦幼兒園又覆蓋不過來。”官細毛說。
據此,我們做了一個初步統計,貴溪市正規合法的校車總共有83輛,規范的幼兒園包括學前班在內共 150所,平均兩所幼兒園才有一輛校車。按照一所幼兒園200人計算,約400名學生用一輛正規校車。而非正規的鄉村幼兒園,為了滿足生源需求,盡可能地擴大生源覆蓋范圍,每個學校至少配有兩輛車,即便這樣,也難免超載現象發生。
黑幼兒園緣何取締難?
對于沒有任何資質和審批手續的春蕾幼兒園,濱江鎮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鄒奇斌表示,他們曾多次來這里進行檢查,本月初還到這里進行了督查,并針對現狀下達了整改通知書。但考慮到當時該校已經招收了上百名學生,暫時不好關停。而記者在隨后的調查中發現,離該地幾公里外還有幾所幼兒園,這些幼兒園都沒有正規的資質和審批手續。
貴溪市教育局副局長官細毛認為,治理黑幼兒園的難點主要有兩個:首先是市場有需求,農村的孩子去縣城上幼兒園距離太遠,操作性不強,這也為城鄉交界地帶、鄉村地區開辦幼兒園提供了生源和市場。其次,從行政執法角度來說,鄉鎮范圍內的幼兒園要辦理審批手續,一般都是在鄉鎮一級先行報批,符合規定以后才能上交到縣市一級教育部門審批。一旦鄉鎮出現違規幼兒園,首先由鄉鎮一級來執法,但目前鄉鎮并沒有行政執法權,而作為縣市一級教育部門,也沒有相關執法隊伍。“要取締,只有通過法院進行行政訴訟,這種程序比較復雜,成本也相對較高。”官細毛說。
另外,公辦幼兒園盡管在幼教市場中扮演著主要角色,但畢竟為數不多,公辦幼兒園進不去,高價民辦幼兒園上不起,很多父母只能選擇條件簡陋、收費低廉的鄉村民辦幼兒園。“對于我們農村來講,能夠給孩子們在上小學前找個幼兒園讀書就不錯了。”村民彭偉國說。
沒有校車孩子上學更難
記者走訪了貴溪市濱江鎮附近多處村莊后了解到,打擊黑幼兒園、黑校車并不像城里市民反映的那樣強烈。村民們普遍認為,如果鄉村范圍內沒有幼兒園,會給這些留守兒童上學問題增添不少困難。而就算是鄉村里開設了幼兒園,如果沒有校車接送孩子上下課,對于農村的孩子不見得是件好事。長距離的上學路程,加重了家長們的擔憂。
“沒有車接送,這附近全是水塘,道路也比較窄,這么小的孩子上學幾公里會更加不方便。”村民童偉告訴記者,現在他的幾個孫子都在隔壁村的幼兒園上學,前來接送的校車每天也是超載狀態,如果沒有車來接送,孩子們可能就要在家里度過學前教育期,而這也給留守老人帶來撫養上的負擔。
要想將黑幼兒園“漂白”,就必須在房屋建筑,幼兒保教活動場地,包括教學場地、生活場地等多方面達標。這樣一筆費用,并非一些鄉村幼兒園所能承受的。
官細毛提出,目前可以通過小學輻射學前班,利用小學的資源來解決孩子學前問題。但他坦言,這不是一個長效的解決辦法。記者了解到,盡管全市有120所依托于小學下面開設的學前班,但是這些學前班的教學期普遍為一年,這也就意味著,村里大批的留守兒童仍需要在老人的撫養下度過2-3年學前教育期。“根據相關要求,到2014年每一個鄉鎮都必須辦一所幼兒園,但即便是這樣,一個鄉鎮下面仍有一二十個村需要輻射。”官細毛感覺到幼兒園覆蓋面的推進速度有些遲緩。
尾聲:
記者在貴溪市看守所見到了周春娥,面對鏡頭,她不愿意再去回想慘劇發生的過程,每天和孩子們一塊嬉戲的場景不復存在,留在眼角的只有淚水。“一切為了孩子”,這句春蕾幼兒園的標語,現在看起來顯得如此的蒼白無力卻又無助。12月27日,周春娥將被移送至檢察機關,等待她的將是法律的審判。臨走前,張利俠告訴記者,她打心里不會恨園長。“大家將心比心,她也不想出這個事。”張利俠說。
目前,江西省已成立“12·24”春蕾幼兒園事故調查組,由省安監局牽頭,省公安廳、省教育廳、鷹潭市、貴溪市政府有關負責人參加。同時,從12月24日起,全省教育、公安、安監、交通等部門展開聯合行動,對所有使用校車的學校開展拉網式安全排查,堅決做到“不漏一校一園、不漏一車一人”;對幼兒園進行全面排查,堅決取締非法辦園;聯合開展校園周邊道路交通秩序統一整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