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報訊 出海一趟帶回好幾噸海洋寶貝,有礦石、海水、海洋生物等。記者昨日采訪了解到,執行大洋26航次第6航段科考任務的“大洋一號”科考船正式完成所有驗收。該航次科考歷時245天,首次在西北印度洋和尼日利亞幾內亞灣兩個海盜猖獗海域作業,并成為國際上首個在西北印度洋脊發現非活動海底熱液區的科考船。在一段時間的維護保養后,“大洋一號”科考船明年年底前將執行新任務。
此次出海科考的首席科學
家楊耀民告訴記者,這次出海考察中,采集了大量樣品,雖然沒有全部進行稱重,但粗略統計也有好幾噸重,而且樣品十分豐富,“生物樣品有不少,包括盲蝦、盲蟹等,但其中比例最高的還是礦石類樣品。”楊耀民稱。“在南大西洋進行地質取樣作業時,我們利用電視抓斗成功獲取1.2噸多金屬硫化物,刷新了我國單次硫化物樣品獲取紀錄。”執行此次科考任務的專家說,在南大西洋太極熱液活動區,科考人員還首次得到了硫化物樣品,并在該區域首次自主成功操作和利用無人纜控潛水器,觀測到活動的黑煙囪和部分熱液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