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年底,全市森林覆蓋率將達到39%以上,到2016年將增加到40%以上。記者昨日從市林業局獲悉,《青島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通過評審,到2013年底我市將形成城市森林網絡框架,達到國家森林城市的各項評價指標。據了解,為了提高森林覆蓋率,我市將推進林場建設、封山育林等工作,將生態理念融入到森林建設中。
????年底森林覆蓋率39%以上
????根據規劃,到2013年底,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9%以上,城市森林網絡框架形成,林業生態、產業、文化三大體系初見成效,達到國家森林城市的各項評價指標。到2016年,全市森林覆蓋率增加到40%以上;城市森林網絡基本形成,林業生態、產業、文化三大體系發展穩定;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蓋率穩定在40%以上;青島城市森林體系健康、穩定。
????記者從市林業局獲悉,截至2011年底,我市林業用地面積32.99萬公頃,僅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31%。與世界各國相比,歐洲國家城市的林業用地面積平均都在40%以上,與國內相比,廣東省林業用地面積占土地總面積60.3%,大連市為36%,煙臺市為42%。我市的森林覆蓋率為37.77%,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9。
????生態理念融入森林建設
????總規劃提出了三大生態理念,即:生態間隔理念、近自然理念、軸帶展開理念。生態間隔理念方面,以山體、海灣、河流、濕地、灘涂、林帶和各類自然保護區為生態屏障,以城市生態廊道為紐帶,將散布在城市中相對孤立的生態斑塊聯系起來。近自然理念是不搞整齊化一和過度修剪,樹種選擇要近自然,盡量使用本地樹種,形成多樣性、組團狀的植物群落,雪松、黑松、龍柏、耐冬等暫定為城區綠化樹種的選擇,青樸、黃連木則作為落葉喬木的代表,出現在樹種選擇的名單之列。軸帶展開理念是以大沽河生態中軸為核心,“兩帶一網”為紐帶,沿主干道路、水系、農田林網及其周邊區域逐步推進各項生態建設工程,近期實施的大沽河治理工程、濱海公路綠化工程、萬畝林場建設工程、封山育林工程沿軸帶構架起森林城市骨架,下一步將有重點、有計劃地逐步推進各項工程建設,最終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森林城市體系。
????“一核四極”規劃全局
????通過評審的規劃對我市森林城市建設工程的空間布局進行了調整,確定了“一核四極,一軸三帶,一屏多點,生態間隔”的森林生態布局。“一核四極”是指維護青島中心城區和四個縣級市城區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打造宜居生態環境。“一軸三帶”是指保護大沽河生態中軸,構建環城三大生態間隔帶。即以膠州灣為核心的環膠州灣生態保護帶,以濱海公路為重點的沿海基干林帶,以西岸、東岸、北岸城區為中心的環城生態綠帶。
????“一屏多點”是依托嶗山、大澤山、大珠山、小珠山、鐵撅山較完整的生態基底,重點建設萊西、平度北部的丘陵防護林,打造外環青島全市域的生態屏障。“生態間隔”即建立三級生態間隔區,嚴格控制生態間隔區范圍,為城市組團發展提供生態保障。
????部分區域封山育林
????在“近自然理念”中,管護方式要近自然是我市今年對城區森林的主要措施,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形成后,通過封山育林等方式盡量減少人工對其自然演替的干預。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封山育林更好地保護造林成果,增加林木郁閉度、林木高度和樹種多樣性顯得非常重要,封山育林已經成為了青島確保森林植被健康生長的首要措施。據悉,按照規劃,將對主要道路周邊山體、靠近城區的森林實施封山育林,從2013年-2020年,計劃封山育林面積100萬畝。據市林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去年我市完成新造林14.1萬畝,植樹3049萬株(其中喬木1767萬株),新增林木蓄積62萬立方米,林木覆蓋率達到38.6%。同時首次啟動了萬畝林場建設,今年已開工建設11個,新造林5.8萬畝,其中膠州市的山洲、明山萬畝林場,萊西市的宮山萬畝林場,原膠南市的長阡溝萬畝林場,平度市的環城萬畝林場等5個林場建設已基本完成,既發揮了生態間隔的作用,又兼具景觀效果。特別是在萊西市的宮山萬畝林場中,將其中的2000畝林地,承包給一位臺灣投資商,投資1000萬美元進行開發建設,這也是至今為止,在我市林業生態建設中吸引到的第一個境外投資,開創了林業吸引外資的先河。
????相關鏈接 20處生態園區為島城增綠
????根據規劃,城市建成區森林建設空間方面,將按照“一灣、兩山、三區、三縱、三橫、八心”的格局,完善推進建成區綠化布局,構建20個生態核心區域以提高綠量。其中,“一灣”為膠州灣生態核;“兩山”指嶗山、小珠山生態高地;“三區”指即墨水河生態間隔區、大沽河生態間隔區、洋河生態間隔區;“三縱”為貫穿主城區三條縱向綠色廊道;“三橫”為貫穿主城區三條橫向綠色廊道;“八心”指太平山園林中心、浮山園林中心、北嶺山園林中心、老虎山園林中心、百果山園林中心、城陽園林中心、紅島園林中心、黃島園林中心。(記者 陳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