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一過,春節就不遠了。過節單位發啥福利,是很多人關心并愿意“八卦”的事情。不過,記者從島城部分商家了解到,今年年貨禮盒預訂有“縮水”的跡象。原因是受經濟環境影響,很多企業縮減了費用支出,給員工發福利的數量有所下降。不過,年貨企業也紛紛推出 “實惠禮盒”,讓利不讓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年貨福利訂單縮水
昨天,記者走訪島城多家大型商場,發現日常消費品已經“退位”,年貨禮盒開始陸續擺上了促銷通道,位置都挺顯眼。其中,肉食醬貨禮盒、紅酒、白酒、食用油、橄欖油、高端牛奶、冷凍海鮮仍是主流產品,占據了較大的面積。記者仔細走訪發現,今年的一大特點是奢侈味漸少,改走實惠路線,一些海鮮、酒類、干海產品、肉菜禮盒的 “單價”都比往年有所降低。這種降低反映出年貨市場的走勢。
“受經濟環境影響,不少企業調低了年貨禮盒的預算,從目前接到的訂單量來看有縮水跡象。”某商場大客戶部負責人王女士說,她在該部門工作了3年多了,每年這個時候都是單位訂購年貨福利的旺季。王女士有20多個固定大客戶,每年中秋、春節都找她訂貨,從今年的情況看,情況不容樂觀。她粗略統計了一下,有的企業訂年貨福利的價格甚至降低了一半,去年200元標準禮盒,今年直降到100多元,再刨除物價上漲的影響,縮水可想而知。此外,還有的企業減少了福利發放的范圍,從全員發放到一線員工發放,外圍職工不享受福利等等。“一些市民今年辦年貨可能要自己多花錢了。”王女士說。
“今年白酒市場有所下降,一些大客戶訂購用紅酒替代,也降低了禮盒單價。”香港路某商場禮品部負責人說,春節前夕是年貨訂購旺季,有時候一天就要出數百份定制禮籃,均價在500元左右一個,“今年單價有所下降,以前年貨禮籃里選白酒的多數是茅臺,受塑化劑等影響一些企業改用紅酒或保健品替代,價格也有所下降。”該負責人表示,年貨禮籃一般放七八種商品,都是個性定制,因人而異,價格也由數百元到數千元不等。
海米變蝦米
與市場情況相對應,一些商家也開始行動起來,在不降低產品質量的情況下,推出實惠年貨禮盒,讓利不讓市場,力保市場份額不失。
“今年準備的年貨禮盒有兩個變化,再次推出了50元海鮮禮盒,并且非食品類推出了50元到100元區間的福利商品。”麥德龍黃島商場的常經理說,從最近5年情況看,經濟運行良好、市場比較活躍的年份,企業客戶海鮮禮盒一般都在200元左右。“最近一次大調整是金融危機”,他介紹,2009年應對金融危機,很多企業客戶降低采購年貨福利的預算,該公司適時推出了50元的“促銷裝”,在降低了單價的情況下,保證了出貨量。今年了解到市場的情況后,準備再推50元的低價海鮮禮盒。此外,50元到100元價位區間的熱水壺、鍋具也是主推的低價產品。“500元以上的高端禮盒也保留了,但從今年市場來判斷,應該不會多。”
每到年關,干海產品也是年貨大戶。不過今年商家也做好了多種準備。“不光有上萬元一斤的野生海參,還有200元以下的干海產品禮盒推向市場,滿足各種客戶需求。”帝一銘海參高經理說,以往該店的干海產品偏重中高端。今年調整了禮盒,在以往最低280元的禮盒基礎上,又開發了180元禮盒:其中,把海米換成了蝦米,蛤蜊肉換成了魷魚絲等。“雖然調整了一些,但依然有檔次、有品質。”高經理說,雖然沒有海參“金貴”,但沙子口金鉤海米、石老人干貝、紅島蛤蜊干、王哥莊鲅魚、薛家島面條魚等產品同樣是青島名產,發福利送人都不錯,目前訂購量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忙的時候一天出貨上千盒”。
此外,前海利群超市生鮮部負責人董先生也表示,該商場早在一個月前就開始組織貨源,特別是年貨冷凍海鮮產品,都需要提前備足。據他介紹,提前備貨的冷凍海鮮中,“奢侈品”的數量減少了,比如大對蝦、鮑魚等。相反,鯧魚、黃魚、速凍蛤肉等平價產品數量大增。“今年的市場不是拼檔次,而是拼實惠了。”董先生說。(記者 劉文劍)
相關新聞
三成多企業下調年終獎
一到年關,上班族最關注的是兩件事,年終獎和春節福利。除了福利縮水,不少企業的年終獎也要縮水。近日,科銳國際研究中心發布《2012企業年終獎調研報告》,較之2011年,五成多受訪企業輕微上調年終獎,一成企業維持不變,但是近四成企業將下調年終獎。
本次調研,超過1000家企業向科銳國際提供了2012年年終獎信息,其中,國企、民企、外企樣本比例各占三分之一。較之2011年,58%的受訪企業將上調年終獎,并以微調為主(增幅低于10%)。
面對2012年外需放緩與經濟增速回落的雙重壓力,32%的受訪企業選擇下調年終獎,另有10%的受訪企業維持不變。本次調研,71%的受訪國企、64%的受訪民企將上調年終獎,而受訪外企上調年終獎的比例僅為52%。
2012年歐債危機蔓延,全球經濟波動,外企經營更易受國際形勢影響,因此相對國企和民企,受訪外企下調年終獎的比例最高,達到39%。70%的受訪地產企業將上調年終獎,比例最高。
調研顯示,二三線城市中,61%的受訪企業上調年終獎,略高于一線城市(57%的受訪企業上調年終獎)。專家認為,隨著經濟結構調整、產業梯形轉移與城鎮化建設,二三線城市迅速發展,企業通過與雇員分享利潤,不僅能保留人才,更從一線城市吸引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