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1月11日訊 “病有良醫”是我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創建宜居幸福城市的一個重要任務。如何讓醫生重視“看病”而不是“開藥”,真正為患者解決看病難的問題?市政協委員李娜在接受本網記者專訪時表示,自90年代延續至今的掛號收費標準
現狀:90年代掛號初診費標準至今未變
作為青大附屬醫院的一名大夫,市政協委員李娜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當前,患者需要找專家診病,卻遇到掛號難的問題,需要專家手術但排不上隊。我市在三級醫院看專家門診的初診費用為9元(掛號費4元+診查費5元),看普通門診的初診費用為6元(掛號費1元+診查費5元),二級醫院看專家門診的初診費用為6元(掛號費1元+診查費5元),看普通門診的初診費用為3元(掛號費1元+診查費2元)。該標準自九十年代開始實行至今未作調整,已不能適應患者的不同醫療需求。這一簡單的兩級差別模糊了各級醫師之間的差別,不利于合理利用優質資源和病人的合理分流。
這一現狀帶來的問題是:百姓在看病時難以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來選擇醫院和醫生,即便是感冒頭痛這樣的小病,也要到大醫院找專家看。大量的病人涌入三甲醫院,使大醫院人滿為患,而二級醫院則處于吃不飽的狀態,造成醫療資源不同程度的浪費。專家大病小病一起看,接診量大,和病人溝通時間不足,導致病人不滿意,加深了醫患矛盾。由于把大量的精力、體力用在常見病的診治上,使重病、疑難病看病難。由于缺乏疑難病的會診激勵機制,醫生看疑難復雜疾病的積極性不高,推諉現象在所難免,也不利于醫療水平的提高。
分析:“看病貴”實際是“買藥貴”
“低廉的掛號費不能體現醫生的勞動價值,那些認認真真看病,充分與病人溝通,切實為患者著想的醫生,在收入上無法體現自己的價值,長此以往,好醫生只會越來越少。而患者雖然掛號費不多,但拿了一堆藥,做了許多檢查,整個看病過程的費用并未降低。”李娜委員說,所謂的“看病貴”問題,實際是“買藥貴”。據統計,病人到醫院看一次病所花的費用中,掛號費和診查費只占1-2%,化驗檢查費占10-30%,藥費則占了50-80%。
李娜委員認為,醫生靠正常勞動獲得的收入過低,不利于引進人才和留住人才。目前我市醫療服務收費標準明顯低于全省和副省級城市水平,與我市經濟發展水平、物價水平不相適應,不能體現廣大醫務人員的技術價值和醫療技術服務成本,不利于提高廣大醫療技術人員的積極性,也使得引進醫療衛生行業高級人才進入瓶頸。目前北京、上海、大連、寧波、杭州等城市的掛號費都有多個級別的差異,以滿足不同的需求。
市政協委員李娜做客嘉賓訪談直播間
破解:掛號診查費應拉開檔次
為更好解決當前所謂的“買藥貴”問題,李娜委員建議,社區醫院掛號費不變或減免,應用國家基本藥物,由城鎮居民醫保負擔運行費用,使居民看病既方便又便宜。同時,還要參考與我市同級別城市的標準調整掛號費與診查費。其中,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及著名專家的掛號費應有所區別,增加疑難病會診號。對著名專家號采取預約制,限制單位時間的診療數量,真正做到優質優價。使醫生把主要的精力用在看好病上,并且通過規范的診療行為獲得合理的報酬,使年輕醫生有奮斗的目標和學習的榜樣,從而更加努力地專研業務。
李娜委員還建議,市物價部門會同衛生部門進行深入調研,摸清情況,盡快合理調整醫療技術服務收費標準,調動廣大衛生技術人員、特別是高級醫療專家來青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實現“病有良醫”的目標,使全市老百姓獲得較高水平的醫療技術服務,切實解決“看病難”問題。(青島新聞網記者 朱穎 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