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是城市發展的動力引擎,如何激發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活力至關重要。昨日,政府報告中詳細提出了多項舉措,包括國有資本改革、扶持小微企業發展、擴大我市上市企業規模以及加強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等,清晰地描繪出了島城經濟活力四射的未來藍圖。
關鍵詞:國有資本改革
推進大企業改革重組
報告提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破除影響科學發展的思維定勢、利益格局和體制機制,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強各類國有資產的監管,調整國有資本布局。國有資本從一般性競爭領域加快退出,投向國計民生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推進股權多元化,改革重組部分國有企業。改善國有企業監管,提高企業自我管理、有效決策、應對競爭的能力。
解讀:去年以來,我市國資國企改革實現突破。包括整合市政公用資源,加快組建熱能集團和水務集團;調整董家口港建設體制,青島港集團重組港投公司,華東葡萄酒釀酒有限公司國有股權掛牌轉讓成功等。
我市今年將實施政府投資公司深度整合,推進國有大企業改革重組,加快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步伐,提高市管企業市場化主體地位,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影響力和帶動力。重點抓好通過創新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機制、推進政府投資公司深度整合、加快國有大型企業改革重組、推進國有大企業股權多元化、維護國有企業職工利益這五項工作。
關鍵詞:小微企業
完善平臺培育創業基地
報告提出:對小微企業特別是科技型小微企業繼續給予扶持,落實到位鼓勵民間投資各項政策,讓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并受到法律保護。
解讀:去年以來,我市積極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制定出臺了進一步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62條具體扶持措施,成為有史以來最全面、“含金量”最高的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政策。初步形成全面覆蓋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減免多項涉企收費,并多渠道緩解企業融資難題。同時簽約啟動了中小微企業外貿供應鏈服務平臺。
今年,我市將繼續扶持小微企業,推進中小企業百千萬成長工程,出臺小企業產業園和創業基地建設意見,完善中小微企業外貿供應鏈服務平臺,抓好首批3個小企業試點園建設,新啟動3個小企業園區試點項目,新培育3個以上小企業創業(孵化)基地。
關鍵詞:企業上市
力爭儲備規模達到300家
報告提出:發展創投基金,鼓勵企業上市,活躍金融市場,擴大社會融資總規模。
解讀:“十二五”以來,我市不斷完善企業上市政策,營造企業上市氛圍,搭建服務平臺,暢通“綠色通道”,突破改制上市關鍵節點,僅去年就新增上市企業3家,5家企業上報上市首發材料,擬上市企業儲備規模達到280家;債券融資達到110.7億元。另外,我市已確定開展“新三板”試點的企業有10家通過券商內核推薦,后備企業資源儲備達到110家左右。
目前,我市已經有29家上市公司,累計募集資金數量達到326億元。今年,將繼續加大企業上市力度,開展全市擬上市企業專項調研,系統梳理商業銀行重點授信企業以及股權投資關注的企業,篩選確定后備資源,實行動態管理,力爭儲備規模達到300家,5家企業上報首發材料。同時,推進青島產權交易所建設,籌辦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推進企業直接債務融資,爭取債券總發行額突破100億元。
關鍵詞:擴大開放
鼓勵企業“走出去”
報告提出:堅定不移、更大力度地擴大開放。整合招商資源,創新招商方式,完善招商促進體系,繼續引進世界500強、國內行業百強企業。引資、引技、引智相結合,吸引投資基金,利用海外融資,擴大引進外資規模。探討境外設立青島工商服務中心,建立雙向投資貿易合作與服務新模式,推動“走出去”,支持企業開發境外資源、國際研發合作、跨國并購投資和海外工程承包。穩定出口與擴大進口并重,加快傳統貿易轉型,大力發展國際轉口貿易和服務貿易,創建國際貿易中心試點城市。開發新興市場,推進出口基地建設,繼續扶持外貿企業擴大出口。
解讀:今年,我市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利用設立投資基金、外資并購、股權投資等方式,推進藍色硅谷、中德生態園、世園會等板塊面向世界500強和行業100強專項招商,組織長三角等招商推介活動,圍繞中日韓地方經濟合作打造亞太貿易投資洽談會。
同時,鼓勵企業“走出去”。完善信息服務網絡,健全監管和風險防范機制,組織到東南亞、非洲和歐美等開展投資合作,引導支持企業到境外建立加工貿易、資源開發、農業合作、科技研發等基地,并購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知名品牌、營銷網絡和研發機構,承攬海洋工程等高附加值項目。
此外,為服務外貿經濟,我市今年擬設立境外商務代表機構,即青島工商服務中心,為青島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提供服務,促進雙向投資貿易合作,同時兼顧引資和引智工作,首個服務中心將設在德國慕尼黑市。(記者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