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臨近大學放假的日子,校園里忙碌的身影卻依然沒有停下來,他們是忙著考證的學子們。“考了幾個證了?”早已是校園內的流行語。連日來,記者走訪我市多所高校發現,不管是本專業還是跨專業,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成為考證族,大學生們已不滿足于英語、計算機等“你有我有大家有”的基本證書,而是一心想要幾個“獨門武器”,諸如電子商務師、人力資源師、市場營銷員、物流師等職業資格證書都在大學生眼里變得炙手可熱。
大學生考證熱的背后凸顯的是就業壓力,然而,考證真的有助于就業嗎?青島市多家人力資源公司的獵頭們就不這樣認為,簡單粗放的考證模式并不能起到真正的培訓作用,在他們眼里,大學生真正需要磨練的是真才實學,證書并不能給大學學子的初次就業帶來多少幫助。
[探訪]
考證廣告貼滿校園
大學生考證熱由來已久,記者在青島大學校園內的多個告示欄上看到,大量的考證培訓班、輔導班,考試教材等信息占據了醒目的位置。而站在告示欄旁邊的學子們討論最多的話題就是 “這個證有用嗎?”在青島大學周圍書店里熱賣的則幾乎全是培訓考證參考書。記者了解到,大學圖書館內,各類證書考試參考資料的外借率達到70%,與課堂專業參考書相差無幾,而其中主力人群是大四的學生。對于大四學生來說,沒有證書或者說只憑那張大學畢業文憑恐怕很難找到工作,而擁有英語等級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之類證書的人又太多了。因此,很多大四學生都認為,文憑越高,證書越多,找工作也就相對更容易。
為考證忽視專業課
“證書多多益善,考試只求過關。”在日漸龐大的考證隊伍中,有不少學生把考證當成了自己的主業,其中也不乏剛步入象牙塔的新生。正在備考注冊會計師的大一學生小張說:“我們班許多同學都在備考各種證書,我也報了個補習班,與學校的課程有沖突時就不上課了。”
一位姓于的學生還告訴記者,各種學習班幾乎占去周末的所有時間。有時為了上學習班的課,不得不提前離開學校的課堂,甚至逃課。“因為考證耽誤了不少學習時間,結果把專業課也耽誤了。”小于告訴記者,很多同學都是為了考證不惜放棄部分專業課的學習時間。在他們眼里,很多時候拿證比學專業課更重要。
學中文跟風考會計
“我是學中文的,考出來計算機證,才發現跟就業也沒什么關系,當初就是看別人都考所以就報了,現在根本用不著。”青島酒店管理學院的大學生小高告訴記者,她當初考計算機二級報名費和報班費前后花了500多元,花費在上面的精力差不多半年。不過后來拿出證來也沒覺得有什么用。小高還試著去考了會計證,想著考了可以備用,結果最后以一分之差與證書無緣。
青島大學的小李學的是英語專業,因為自己喜歡旅游,想考出導游證,于是小李報了班,從報名費到上輔導班前后花費1000多元,光導游證報名費就300多元,復習兩個多月,最后還是很遺憾地在面試環節碰壁,考證失敗。
大學生考證一擁而上
“有些證書的取得根本不能證明學生能力,也不具備社會認可度。”青島某高校的老師告訴記者,但學生本身不具備這種辨別能力,常常是一擁而上。“我曾經了解過一個班,這個班一共有35名學生,全部參加了報關員考試、計算機考試、辦公軟件考試,還有半數人參加過導游證考試。”這名老師告訴記者,其實這個班的學生學的是酒店管理專業,這些證對于他們來說實在是有些多余。
“我們考證大都是看同學考了什么證,自己就跟著去報名考,或者幾個人一商量一起報名。”小高告訴記者,基本上大家都習慣了跟風,只要能拿證就行,至于拿什么證,這個證到底有沒有用,他們考慮得不多,支撐他們考證信念的是在日后找工作時,能比別人的簡歷厚一些。
考個證一個月生活費沒了
“報了一個商務英語,光報名費就花了475元,加上買書一共花了500多元,一個月的生活費沒了。”青島大學的小白告訴記者,當時大部分同學都選擇了考研,自己覺得沒什么事干,平時對英語比較喜歡,選擇了考商務英語中級證書。
小高報考的計算機二級證是看到了校園內發的傳單,報了培訓班花了大約300塊錢,復習了半年,最后因為上機沒過,又報了一次名,考出證來。“報名費是80元,算是所有證中報名費最便宜的了,總共花了400多元。”小高告訴記者,她還報考了會計從業資格證,報名費三門180元,自己購買了教材,但沒有參加培訓班。“如果參加培訓班花費更多,這是我考證中最便宜的一門了。”小高說。
記者了解到,考一個證從報名、購買參考書到參加培訓開銷從數百元到數千元不等。“目前大學生可以考的大概有120多種證書,這些證書有來自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信息產業部的、人事部的、行業協會的,有來自本地的、外地的,還有來自國際上一些陌生的認證機構的洋證書……”青島大學的一名老師告訴記者,他曾到網上專門查閱過,要是按照各種證的考試時間來排,平均每個月都有十個以上的證等著大學生們去考,報名費有的達數百美金,再加上參加培訓班,費用對于大學生來說算高的了。
昔日考證族:
考了N個證沒一個用上
今年已經工作5年的李女士在上大學時也曾經是個“考證族”,但在現在的工作崗位干了這么多年,絕大多數的證已經束之高閣,其中更不乏已經過期失效的證件。“我在濟南上大學,學的是英語專業,我當年考了導游證,就拿著導游證免費去了兩次大明湖。”李女士告訴記者,當時她聽推薦的人介紹,她學的是英語專業,可以憑導游證帶團免費去世界各國玩,這讓她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培訓考出了導游證。“后來找工作,從來沒用到過,現在已經過期了。”李女士告訴記者,像這種無用的證她還有很多,至少有五六個證都廢了。
大學老師:
盲目考證丟西瓜撿芝麻
對校園里的“考證大軍”,青島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孟天運提醒學生們對是否參加考證要冷靜思考,不能影響專業學習。他認為學生的培養是一個綜合的體系,是學校師資力量、教學環境和校園文化等多方面綜合作用的結果。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也不是單靠多一兩個證所能代替的。大學生希望在就業市場上增加競爭力本身沒有錯,但如果以“逃課”為代價去搏一張甚至多張所謂的“就業通行證”,實際上是在耽誤自己的主要學業,本末倒置。
“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前景下,職業資格證書將在就業中占有相當大的地位。”孟天運告訴記者,職業資格證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大學生在考證時千萬不要盲目,要有針對性,最好選擇與本專業有關的職業資格證。
人力資源專家:
企業招聘看重真才實學
“在企業委托我們招聘的過程中,企業其實并不看重學生到底考出了多少證,更看重大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青島英網股份·HR伴侶人力資源公司的初殿松董事長告訴記者,盲目地考證不如真才實學,也無法替代大學生的實際技能,有了一個證書,并不代表就可以勝任這份工作。
“大學生應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專業課上。”銳仕方達獵頭公司的岳總說,如今獵頭公司在選擇高端人才時,大都會優先選擇一些持有專業資格證的人才,這在建筑業和制造業上比較常見,但這些專業資格證都有著工作年限的要求,并不是在校大學生能考出來的。
“霸氣”女班長考出7個證
“我現在已經考出7個證來了,現在還在考證。”即將踏出校門的小宋認為,這些證書都是她就業的資本。
前天下午,記者在中國海洋大學見到了大四學生小宋,她是班長,也是系里有名的 “考證專業戶”,她所學的國際貿易專業就業形勢不樂觀,為了增加就業的籌碼,她開始不停地參加各種職業資格考試。小宋很自豪地告訴記者,她的證書從計算機二級證、英語六級、報關員證、文秘資格證等普通職業資格證到諸如AIA (國際會計師)、CFA(注冊金融分析師)等高級證書共有7個。
“我并不是考證最多的,我們學院有同學都考出10多個證來了,她還在孜孜不倦地考證。”小宋告訴記者,她現在對未來仍然感到焦慮不安,老家在淄博的她最擔心的是畢業后再回到農村老家,而她只能把找工作的資本押在手中厚厚的證書里。
部分考證報名費
營養師證報名費:2900元人民幣(包培訓費)助理會展師/會展師報名費:210元(不含培訓費)微軟系統管理員報名費:每門50美元報檢員資格證書報名費:100元助理人力資源管理師報名費:215元電子商務員報名費:480元外銷員從業資格證書報名費:95元廣告設計師報名費:215元(記者 原野 孫啟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