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買到便宜放心的奶粉,中國的父母們把目光投向了荷蘭,奶粉代購業風生水起。近日,多家荷蘭超市的奶粉一上架便被搬空。為了不讓本地嬰兒斷糧,各大超市都施行嚴格的限購政策。更有荷蘭媒體評論道:“中國人請回到中國去。 ” 網友快評 @大胖和小風:中國媽媽可憐啊,國貨奶粉不自強,孰之過?據說,日本孩子的食品都是質量最好的,因為他們要把最好的給自己國家的后代,我們呢? @茅廁嘴:老百姓有機會當然去國外買又便宜質量又好的產品了。解決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應該不難吧,只要有公信力強的第三方質檢機構權威參與,對食品安全進行一路問責,怎么會還有問題? 評中評 對于中國的很多家長來說,他們的壓力實在太大。之前,他們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拼了命也要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最好的資源;現在,家長們還得讓孩子不要輸在奶粉上。家長也確實可憐,他們沒有對話國產奶企的能力,只能用“海淘”、“代購”的行為來表達意見,做出選擇。 近幾年來,隨著國產奶粉的安全底線屢屢被攻破,人們對國產奶粉的信任度也降至冰點。常言道,少年強則國強。而我們連安全奶粉這一關都過不了,嬰兒喝放心奶粉的權利都保障不了,如何讓少年強、下一代強?在一個偌大的、經濟發展快速的國家里,竟沒有能令國人放心的奶企,這不僅是一種悲哀,對于企業來說,更是一種恥辱。要重樹人們對國產奶企的信任,一方面需要各級政府部門強力監管,另一方面要提高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實現標本兼治。同時還要看到,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也非常重要,社會監督可以助推行業健康發展,但應建立在真實傳播的基礎上,否則會起反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