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孝心”:在離別中守望親情
????新華網南寧2月14日電(記者 王軍偉 劉曉莉)“離家的腳步越來越近,心里不由得一陣悵然。父母的衰老和孤獨,讓遠行的腳步無法義無反顧。”馬麗在微博中寫道。
????13日,春節長假即將結束,馬麗準備從家鄉陜西返回外省工作地。一大早爸爸媽媽就起床幫忙收拾東西,走到門口,媽媽遠遠地跑過來擁抱,還沒說話就泣不成聲。馬麗不敢再回頭,強忍著眼淚上了車。
????馬麗是當下中國許多離家游子的一個縮影。春節前,他們不畏勞累囧途,踏入返鄉大軍;7天假期即將結束,他們又得告別父母,重新踏上征途。這獨特的“返鄉離鄉”模式構成了中國式大遷徙,其背后蘊含著“中國式孝心”的拼搏與無奈。
????30歲的陳濤在蘭州一所大學任教。他從一個小山村走出,在北京讀完研究生后又前往美國做訪問學者,多年的漂泊生活讓他心里極度疲憊。一邊是日夜追尋的夢想,一邊是難以割舍的親情。
????“這些年最放不下的,還是家。大年初四,舍不得爸媽,但還是"離家出走",不是在追夢的路上,而是疲憊的靈魂已經流浪的越來越遠了。”陳濤在自己微信中寫道。
????改革開放30多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年輕人離開家鄉成為“都市人”,但是他們的父母大多仍堅守在“鄉土中國”。每到春節,這種“都市”兒女和“鄉土”父母的重逢造成了獨特的“中國式孝心”:在離別中守望親情。
????中國有句古話說“父母在,不遠游”,許多都市男女常常引用這句話表達對父母的愧疚之情。家在河南的陸偉,大學畢業后在廣西南寧工作,由于種種原因他今年春節沒能回家。
????“外婆去年底剛剛去世,我沒能見到她最后一面。除夕夜,我給老婆講兒童時代的過年經歷,講到父母每次大年初二到外婆家的情景,不禁淚流滿面。”陸偉說。
????陸偉告訴記者,“80后”實際上是漂泊的一代。“初中和高中都住校,大學4年在外省,畢業后獨自在異鄉打拼。算下來,自從12歲讀初一開始,我們就很少有時間陪伴父母了。”
????有這種感觸的人并不少,最近一篇微博引起網友共鳴。這篇微博說:“假如你父母60歲,中國人均壽命72歲。如果你父母能活到80歲,你還能陪他們20年。如果你每年回家一次,每次陪父母6天,每天陪父母11小時,每年你能陪他們66小時。20年×66小時/年=1320小時,1320小時/24小時/天=55天!請珍惜和父母的每一天。”
????“也許正是這種拼搏和對理想的追尋,構成了中國社會向上的動力,無法堅守的親情和陪伴,可能是社會發展必須付出的代價。和古人相比,"陪伴"二字更適合詮釋春節對我們這代人的意義。”陸偉說。
上一篇:美防長稱朝鮮已對美國本土構成威脅
下一篇:高速免費通行今日結束 迎返程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