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多萬人來逛 場面大但沒了魂兒 高價“賣”攤逼走年味兒 今年廟會愣買不著糖葫蘆
伴隨著“歡迎明年再來”的廣播聲,北京各家廟會昨日都落下帷幕。地壇、龍潭、石景山、廠甸總客流達到了272萬多人次,地壇廟會客流位居首位。各廟會連續三年人氣走高。可是,在老北京眼里,場面越來越大的廟會,魂兒沒了,連串糖葫蘆都買不著。
在地壇公園,74歲的關大爺想起了幾十年前的老廠甸廟會,“隔著兩條街能聽見風車‘咚咚咚’地響兒,有藝人扯兩段兒相聲或者敲打一段竹板兒,哦,對了,還有摔跤場!”老爺子一陣感慨,若是摘去燈籠和年畫兒,如今的廟會更像是一個大市場。
問卷
九成人嫌商味兒重五成人明年不再來
記者分別在地壇廟會、龍潭廟會、廠甸廟會、石景山游樂園和朝陽公園洋廟會發放問卷。通過對100份有效問卷進行數據分析,九成市民認為廟會商業味兒“太重”年味兒“太輕”。五成人選擇明年不再來。
市民
廟會成了小吃街、小商品市場
從數據不難看出,約九成游客認為廟會的商業味兒太重了。
烤肉和洋貨并肩“橫行”,面人、糖畫等老手藝、代寫春聯福字等民俗項目卻鳳毛麟角。“廟會越來越像小吃街、小商品市場,年味兒去哪了?”不少市民有此疑問。
有市民表示,過去來廟會吃小吃,是因為平時物資匱乏。很多小吃并不容易吃到,因此來這里過“嘴癮”。但在流行尋根溯源的今天,廟會上的食品已經不是人們的主要需求。上述統計顯示,過年應該做什么、有什么習俗、禁忌,才是人們所關注的。
調查
5大廟會尋不著一串糖葫蘆
張萌今年21歲,在北京讀大學,所以第一次來逛北京的廟會。第一次來地壇廟會,小張就有點失望,80%的商品都是能在天意等批發商城看到的東西,真正經營老北京兔爺、風車的商戶屈指可數,“最驚訝的是連串能吃的糖葫蘆都沒見到!”
記者走訪了地壇廟會、龍潭廟會、廠甸廟會、石景山游樂園和朝陽公園洋廟會發現,今年廟會上糖葫蘆確實無跡可尋。
曾在龍潭廟會上賣了兩年糖葫蘆的胡師傅,今年撤了出來,“連著兩年沒賺錢,扛不住啊!”他算了一筆賬,一串普通的山楂糖葫蘆,叫價到20元,7天賣出1000串,才能賺回2萬元攤位費,還沒有加上人力和物料成本,但這個價格已讓普通消費者望而卻步。
今年還是烤串大集明年仍將是
記者分別走訪了龍潭、地壇、廠甸和石景山以及朝陽公園的洋廟會,發現烤串仍唱主角。
李天亮的烤串攤,今年第一次在龍潭廟會拿了標王,幾年來他一直賣烤串。一斤魷魚只能串2串,但用一斤羊肉卻能串3個串。
2009年,李天亮花了12萬在廟會租下攤位,靠烤串凈掙15萬元。今年攤位費共計約19萬,賣了8萬串,最后算賬掙了10萬元。雖然利潤少了,但明年不會改行。
在相對“年輕”的石景山廟會,小吃街雖然有不少洋招牌,但烤串仍占據了半壁江山。
賣烤串的小陳說,去年他的攤位只有茶湯和灌腸。雖然,也得到了預期的回報。但看著隔壁賣烤串的攤位人氣旺盛,有點兒眼饞。今年“和大家商量了一下,也開始賣烤串。”雖然擔心競爭激烈。來了之后發現,“烤串攤位都生意興隆。”
多家廟會的攤主表示,只要保證不虧本,今年賣啥明年不變。
廟會多是老主顧賣啥十年沒變過
今年地壇廟會小吃攤位一共四十多個,地壇公園工作人員表示,這些商戶基本上都是地壇年年來的熟臉。一般商品攤中標后都不會透露銷售的食品,但多年來大家已經形成了固定的客戶群,基本上保持不變。
龍潭廟會管理方也介紹,本屆龍潭廟會的所有攤位是283個,其中烤串一類小吃的攤位是105個,大約占了所有攤位的三分之一。
據園方了解,這些小吃攤主多是在龍潭廟會開過10年以上的老攤主,不單是食品類的攤位,就連百貨的也是,一般很難有經營項目大變的情況發生。
龍潭公園的劉書記介紹說,賣什么商品背后都是有固定的供應資源,大家一般都不會輕易變動經營項目。
手藝活兒賺得少拼不過“批發貨”
“風車王”的王老板“混跡”廟會已經有26年左右,先后在龍潭和地壇公園擺過攤,以前的老伙伴“風車李”和“風車鄭”這兩年都不上廟會了。代表老北京的玩意兒為何在廟會上越來越少,王老板挺有感想。
今年,王老板的攤位費約1.25萬元,地壇東側攤位的風車賣出去1200個。風車售價二十元到五十元不等,以30元均價來算,1200個也才賣出約3萬元,去除成本凈賺約一萬元。
王老板說,想掙回攤位費,得賣出三分之二的貨物,這跟批發來的小商品回報率沒辦法比。加之從2000年后開始競標,攤位費有一定的增加,他的一些老伙伴兒也漸漸從廟會上消失,因為喜歡風車,所以老王還在堅持。
釋因
高價拍賣形成惡性循環必須遏制
今天上午,北京民俗協會秘書長高巍認為,如今攤位競標成了“拍賣現場”。一個攤位叫價幾十萬,是為了讓大家關注而進行“炒作”,已經違背了當初辦廟會的初衷,廟會還應該是以文化服務為主。攤位高價拍賣就是造成廟會的商業味兒重的“罪魁禍首”,必須遏制,“把壓力轉給商戶,商品因此漲價,而百姓又不去消費,這種拍賣攤位的惡性循環就顯現出來”。
對此,高巍認為,如此重大的民俗活動,政府應該出資去扶持,光指著主辦方或攤主是承擔不了這種風險的,廟會的質量也會被這種商業味兒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