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一處在建商品房住宅小區(2月22日朱旭東攝)。
今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13年1月份我國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數據顯示,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價格與上月相比,下降的城市有10個,持平的城市有7個,上漲的城市有53個。在70個大中城市中,部分熱點城市和中心城市交易量持續放大,房價上漲較多。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一線城市環比漲幅有所擴大,環比漲幅分別為2.1%、1.3%、2.0%和2.2%,比去年12月份分別擴大1.1、0.6、0.8和1.1個百分點。
■漲勢分析:
與2012年的最后一個月相比,新年首月價格下降的城市數量增加了兩個,上漲城市的數量則減少了一個。不過,同比數據則顯示,首月價格同比下降的城市減少10個,上漲的城市則增加了13個。房價整體回升的態勢依舊非常明顯。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1月份70城房價數據明顯呈現出結構性上漲的特點,不同城市房價變化呈分化狀態。
從房地產市場的上漲原因來分析,2012年以來的市場反彈與2011年之前市場的全面上漲不一樣。在業內人士看來,2012年以來的量價齊升在全國范圍內并不一致,更多的市場反彈出現在一、二線城市,大多是在剛性需求推動下引發的結構性上漲,并不具備全國性普漲的特征。
從2012年四季度以來,我國房地產市場持續回暖,今年年初依然勢頭不減。國家統計局今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上漲的城市有53個。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最新統計數據,春節期間,樓市成交面積同比上漲的城市達到21個,其中14個城市成交面積同比漲幅超過一倍。
“看漲的心理預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當前樓市漲幅過快的局面。二手房業主不切實際地要價和購房者非理性購買充分說明預期對房價的重要作用。”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表示。
“市場普遍存在‘買漲不買跌’的心理,房地產市場更是如此。近期的大漲也是普漲態勢下刺激了購房者的心理需求。”置業顧問吳先生說,“購房者扎堆買房現象的出現一部分原因是剛需釋放,其實也是盲目跟風的心態所致。如果大家不急于跟進,房價其實長得不會這么快”。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認為,影響1月份房價上漲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大部分開發商前期采用以價換量銷售策略取得了效果,現階段優惠促銷力度削弱甚至取消。二是各種房價信息頻頻見諸于各類媒體,一些專家、學者對房價的走勢說法不一,潛在購房者預期不明,擔心房價進一步上漲,導致首次置業的剛性需求和改善性置業的升級需求的購房人群入市意愿較強,拉動了性價比較高的住宅價格上漲。
他分析,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繼續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確定了完善穩定房價工作責任制、堅決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應、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規劃建設、加強市場監管等政策措施,要求進一步完善住房供應體系,健全房地產市場運行和監管機制,加快形成引導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隨著這些政策措施的迅速推進和有效實施,影響去年四季度以來房價上漲的壓力將會減弱,房價尚不具備全面大幅反彈的基礎。
劉建偉同時指出,房地產市場供應較為充足,未來房價走勢有望趨穩。
樓市上漲預期愈演愈烈,2月20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出重拳,提出了完善穩定房價工作責任制、堅決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應、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規劃建設和加強市場監管等五個方面的政策措施,并強調加快形成引導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釋放出堅持調控政策不動搖、力度不放松的強烈信號。
會議指出,我國正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短期內熱點城市和中心城市住房供求緊張格局難以根本改變,支持自住需求、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是房地產市場調控必須堅持的一項基本政策。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嚴格執行并完善有關措施,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新“國五條”中劈頭就要求“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除拉薩外的省會城市要按照保持房價基本穩定的原則,制定并公布年度新建商品住房價格控制目標。”
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認為,公布房價控制目標更強調保持房價基本穩定的原則,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是更嚴格的要求。
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嚴格執行商品住房限購措施,已實施限購措施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要在限購區域、限購住房類型、購房資格審查等方面,按統一要求完善限購措施。其他城市房價上漲過快的,省級政府應要求其及時采取限購等措施。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朱中一說:“這是從嚴的表現,體現了兩個層次的要求,一是繼續嚴格執行既有的限購政策,二是意味著限購范圍有可能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