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新政”成為昨日爆炸性話題,無論有房無房均牽涉其中。按照島城目前買房稅負一般由購房者承擔的傳統,憑空多出10萬元以上的個人所得稅一點都不奇怪。而改善型需求者同樣慌張,一旦新政具體實施,賣出一套小房子可能要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準備購買的大房子需要承擔6-7成的首付和1.3倍的利息。雖然政府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抑制房價上漲,但眼前的利益誰也沒法置之度外。昨日,島城房產中介和售樓處均迎來不少
咨詢者,與新政賽跑成為不得不做的選擇。
業主 降價1.2萬緊急出手
家住李村公園附近的金女士最近想把自己位于金水路的一套住宅賣掉,價格在66萬元左右。由于年后房價有上漲的趨勢,她就沒著急賣房,想等房價漲漲再說。就在前天晚上,金女士的兒子上網時,看到了細則出臺的消息,他趕緊告訴了金女士。金女士一看,感覺情況不妙, “二套房首付要提,交易中的個稅也要提,以后房子就不好賣了,我還是早點把房子賣出去的好。 ”隨后,金女士找到中介,約了幾個潛在的買房者,房子還沒賣出去。在中介的勸說下,金女士一咬牙,把房價直接降了1.2萬元,一名買房者聽到這一消息,立刻買下了金女士的房子。
購房 擔心成本會轉給買家
昨日下午,記者探訪了島城多家房產中介機構和樓盤發現,樓市調控新政的出臺對市場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尤其是二手房交易將征收20%所得稅和提高二套房貸款利率的消息,讓有購房意愿的市民恐慌不已,不少市民扎堆到房屋中介和樓盤咨詢,想請專業人士解讀對買房者的影響,一些原本打算近期改善住房的市民則表示準備提前出手。臺東八路一家房屋中介王經理告訴記者,新規細則出臺后影響立竿見影,以往每天只有五六個人前來咨詢看房,而昨天一上午就來了十幾個市民咨詢看房。 “主要是咨詢的居多,他們擔心等青島出臺配套細則后,房屋價格會上漲,想了解一下市場行情供自己參考。”
剛需 喜中有憂恐推高房價
新規越來越嚴厲,讓不少剛需一族拍手叫好,他們希望國家日趨嚴厲的調控政策,能進一步打壓房價,讓他們少掏些買房錢,但也有不少剛需一族表達了擔憂。剛參加工作4年的小李想買一套新房,但最近一直持觀望態度,他分析說,如果二手房交易稅得到切實征收,勢必會降低一部分二手房業主的交易熱情,很多準備買二手房的購房者會轉向新房市場,這可能會導致新房漲價,“我也在猶豫,要不要提前把房子買了,免得再漲價。 ”也有部分業內人士擔憂,二手房業主不會甘心掏這筆增加的交易稅,到時候可能會將這部分費用轉嫁給買房者,這就變相抬高了房價。
業界 交易成本提高有點猛
21世紀不動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昨日一天到各門店咨詢看房的人增加兩倍。家住八大峽的市民杜女士于2005年買了一套7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當時花了35萬元,如今這套房子已經漲到了90萬元。但由于孩子逐漸長大了,她想換一套120平方米的大房子,準備將手里的這套房子賣掉。本來已經相中了浮山后的一套房子,但還在猶豫階段。聽說要對二手房交易收20%的所得稅,杜女士頗為緊張,昨天就要交易。
科威不動產青島區域總經理孫杰介紹,在細則實施前,買家和賣家都有些著急,三月份青島二手房的成交量可能激增。
各界聲音
新政引發大辯論
新華社:調控十年最犀利狠招
個人售房將按轉讓所得征收20%個稅。此政策實為樓市調控十年以來最犀利狠招,預計短期內二手房買賣將跌至冰點。不過長期看政策效果可能打折扣:一是是否會轉嫁給買家再度推高房價?二是是否會帶動新樓銷售反而利好開發商和地方政府?三是是否抑制了改善性需求而導致租房價格猛漲?
華夏時報:房價畸高根在土地壟斷
中國樓市的主要問題不是房價上漲,而是上漲速度過快及上漲幅度過大。城市化、人口紅利、剛性需求、資源配置不均衡等原因,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推高房價,但卻不足以令房價飆升至此。中國房價畸高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土地被政府壟斷,以及貨幣超發。
潘石屹:應從第三套房征房產稅
針對 “個人售房按轉讓所得征收20%個稅”,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在微博表示,應從第三套房開始征收房產稅,把空置的房子逼到二手房市場,同時免去幾年二手房交易所有稅費,讓房子充分流通,形成市場供應,供應量大了,房價就會降下來。而不應增加交易過程的稅費,阻礙流通。
薛蠻子:無敵的二手房稅費
一套二手房,原來200萬元買,現以350萬元賣。按最新政策,以差額20%征個稅,30萬元。還有其他稅費。按規定標準,這套房還要繳3%契稅、5.6%營業稅、1‰印花稅、約2.4%的中介費,相當于總房款350萬元的11.1%,即38.85萬元。加上個稅累計交易成本達68.85萬元。你,崩潰了嗎?
方子強:全球地產富豪在中國
????《2013胡潤全球富豪榜》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資本市場創造10億美元富豪最多的國家,全球十大房地產商有7人在中國,現在知道您為啥買不起房了吧!
????所得稅20%與總價2%征稅金額對比
????如果一套房子100萬入,150萬出
????征收標準 按總價2% 按差價20%
????征收金額 3萬元 10萬元
兩種結果
供不應求供大于求
賣方會步調一致,統一加價。但加價會影響交易,所以賣家之間的競爭也會對應加劇,導致加價幅度可能趕不上政府切割走的20%。
因為是買方市場,買方有條件挑挑揀揀,特別是舍棄背負較高所得稅的二手房轉向一手房,二手房面臨很大的降價壓力。也就是說,政府所切割走的這一塊,很大程度會由賣家自己承擔。
“房產新政”再亮十大殺手锏
此次“新國五條”最令人意外的是,“細則”要求個人出售自有住房將嚴格按轉讓所得的20%繳納個稅,這一舉措被業內稱為此番調控的“殺手锏”。而其余9大核心細則樣樣招招致命,尚未引起全面注意。預計兩會結束后,4月前后各地將會出臺更具操作性的細則。
對出售自有住房按規定應征收的個人所得稅,通過稅收征管、房屋登記等歷史信息能核實房屋原值的,應依法嚴格按轉讓所得的20%計征。
對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人民銀行當地分支機構可根據城市人民政府新建商品住房價格控制目標和政策要求,進一步提高第二套住房貸款的首付款比例和貸款利率。
已實施限購措施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限購區域應覆蓋城市全部行政區域;限購住房類型應包括所有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購房資格審查環節應前移至簽訂購房合同(認購)前。
對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當地戶籍居民家庭、無法連續提供一定年限當地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當地戶籍居民家庭,限購城市要暫停在本行政區域內向其售房。
購房人不具備購房資格的,企業要與購房人解除合同;對教唆、協助購房人偽造證明材料、騙取購房資格的中介機構,要責令其停業整頓。
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除拉薩外),要按照保持房價基本穩定的原則,制定本地區年度新建商品住房價格控制目標,并于一季度向社會公布。
對執行住房限購和差別化住房信貸、稅收等政策措施不到位、房價上漲過快的省級政府,國務院要進行約談和問責。2013年起,各地區要提高商品房預售門檻,從工程投資和形象進度、交付時限等方面強化商品房預售許可管理,引導房地產開發企業理性定價,穩步推進商品房預售制度改革。
全面落實2013年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470萬套、新開工630萬套的任務。 2013年底前,地級以上城市要把符合條件的、有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納入當地住房保障范圍。
各地區要大力推進城鎮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建設,完善管理制度,到“十二五”期末,即2015年底,所有地級以上城市原則上要實現聯網。(記者 李德銀 劉澤源 實習生 傅倩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