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又有十余萬尾一斤重的白鰱魚苗被投進了膠州少海南北湖。一周后,將有30余萬尾微山湖的白鰱魚在這里安家,給8000畝水面當“清潔工”,專門清理湖里的藍藻。主導這一湖泊治理工程的復旦大學專家稱,一條魚一年能吃掉150公斤藍藻,30萬尾白鰱將有效遏制水體富營養化引起的藍藻暴發,改善少海湖的水生態環境。
30萬尾魚苗游進少海
本月中旬起,放魚工作就已開始。昨天下午,記者來到膠州
“我們十多天前就開始向湖內投放魚苗,每天投放上萬斤。 ”一位劉姓工作人員介紹,十多天前,微山湖的魚苗就開始源源不斷送到這里,他們分別向南、北湖內投放,整個投放工作持續二十天左右,將投放30萬尾白鰱魚苗。
一條魚可食藍藻150公斤
“我們每年都會向少海水域投放魚苗,用生物防治水污染的辦法凈化水質?!痹谕斗努F場,負責實施工作的復旦大學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工程實驗室屈教授告訴記者,通過花鰱、白鰱、鯉魚和草魚等濾食性、食草性、雜食性魚類吃掉湖水中的浮游植物,使水質環境得到平衡。據了解,近年少海湖水監測中,發現了富營養化的苗頭,而富營養化容易引發藍藻暴發。為了及早預防,改善水質,膠州市有關方面請來了復旦大學的專家,采納了專家提出的放魚治藻的妙策。
現在投放魚苗,到五六月份藍藻開始大量生長繁殖的時候,魚兒便可當作飼料進行“清理”了。專家說,經研究表明,每條鰱魚每年平均能長3至4公斤,而其每長一公斤,需要吞食藍藻40—50公斤,如此一來,一條鰱魚一年大約能吞食藍藻150公斤。這樣,投放適量的鰱魚就能有效控制藍藻的發生。
如果魚兒的密度達不到,藍藻長起來后,魚兒再吃就不消化了。魚苗投放后可以使水庫內生物資源種群構成趨于合理,水庫漁業資源得到有效恢復,降低水體中的營養負荷,提高水體自凈能力,逐步形成良性生態水域環境。
微山湖白鰱來安家
“我們這些魚兒都是來自微山湖,魚兒也算是‘根正苗紅’。 ”據少海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通過與復旦大學專家論證,少海湖里的水質和微山湖一些地方的水質有些相似,因此,他們就選擇了到那里選苗,選出的魚苗用專用的運魚車送到這里,魚兒入水后,不會出現不適應等情況,一入湖就跟到了家一樣。
24小時巡邏防偷魚
少海管理部門出資購買了魚兒放進湖中,同時也成立了24小時巡邏隊,防止有人偷魚。據介紹,以前由于湖面較大,每年投進去的魚兒效果不大,屢屢出現魚兒被盜事件。今年,他們決心加大這方面的管理力度。(記者 王漢峰 馬丙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