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報以《出海打魚一網撈出根“龍骨”》為題,報道了河套羅家營社區漁民捕撈上來一副4米長的完整骨骼,當天,不少網友在微博上發表猜測。城陽漁業部門工作人員稱從來沒見過,還需要專家進一步鑒定。捕撈者楊先生表示,在沒有弄清是什么物種前一定會保護好,如果骨骼有較高的研究價值,他可以捐獻出來。
????魚骨保存在冷庫里
????昨天上午,記者再次來到羅家營冷庫。“怎么又來了?已經來了好
????“發現骨架的位置距離碼頭190海里,水深在80米左右。”船長楊先生回憶說,隨著漁網的收起,一件白色物體露出水面。楊先生介紹說,以前漁民經常捕撈上來魚骨,剛出水他就感覺應該是魚骨,可沒想到這么大,就囑咐工人特別小心,最終幾個人合力將骨架抱上來。擔心骨架損壞,他托朋友幫忙,用紅綢包裹暫時存放在冷庫里。“搬運時,尾部骨頭有部分脫落,我一一撿起來放在袋子里。”楊先生表示,在沒有弄清是什么物種前,他一定會將骨架保護好。
????部分骨架出現斷裂脫落
????“看可以,不能亂動!”在楊先生和冷庫管理者的允許下,記者再次近距離觀看了骨架。骨架頭部伸出三只“角”,頂端連在一起,頭部兩側凹陷的地方像是眼睛;長長的身體由一節節骨頭組成,骨節兩側由軟骨包著,軟骨上的一根筋將骨節連成一體;尾部兩側則是一根根稍長的軟骨排列著,像是魚鰭的形狀。“現在,部分骨架已損壞。”在楊先生的指點下,記者看到,骨架尾部的部分軟骨已脫落,尾尖的小骨節斷裂,身體中間一段上面的筋撕裂,下面包著的骨節已經斷開。“是不是保存有問題?如果放在博物館里就好了。”楊先生擔憂地說。
????魚骨身份仍是個謎
????“好像是皺鰓鯊。”昨天上午,一名熱心人給記者打來電話稱。記者上網了解到,皺鰓鯊是一種史前品種的深海鯊魚,又名擬鰻鮫,體長1.5米左右,有“活化石”之稱。迄今,人類只發現過兩條皺鰓鯊,全部是在日本海岸附近發現的。記者搜索微博看到,有網友說是鯊魚,有說鯨魚,還有說是鰩魚(圓犁頭鰩)的。“到底是什么,目前無法確定。”城陽漁業部門工作人員說,他們咨詢了許多當地老漁民,沒人認識。“如果真有較高的研究價值,我可以獻出來。”楊先生表示。
????“從頭骨的形狀和椎骨的數量看,初步分析是勒氏皇帶魚的可能性較大,發現的骨骼具有科研價值。”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劉靜教授說,勒氏皇帶魚生長在各大洋的深海,體長一般在3米到6米之間。具體情況還要實地查看才能確定。因平時捕獲量較少,所以漁民很少見到這種魚。(記者 王濤)
上一篇:青島市民月底可免費體驗4G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