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青島港工人冒著酷暑進行作業。
????這里有碼頭工人創造的崗位奇跡,也是時代工人夢想成真的舞臺:上千農民工在城市安家,圓了他們的個人夢,上萬工人在崗位上成長,實現了他們各自的人生追求。
????本報記者 楊登峰 攝
????本報訊 (記者蘭海燕 陳俊宇)5年前,喬侖還在農村為生計發愁,今天,他已成為青島港人人稱贊的“魯班”。8月1日,在前灣集裝箱碼頭,喬侖展示了他發明的萬能鉆、焊鉗等8套30多件“新系列工具”,他由此成為“喬侖精創”員工品牌。如今,青島港已培養造就了以8000多名技術工人、6000多名知識分子和9000多名農民工為主體的高素質職工隊伍,涌現出一大批金牌工人、行業專家和品牌員工,在不同的崗位實現著夢想。
????許振超和“振超團隊”創出集裝箱裝卸世界紀錄并8次刷新;孫波和“孫波團隊”創出鐵礦石裝卸世界紀錄并19次刷新;皮進軍和“進軍團隊”創出紙漿接卸世界紀錄并4次刷新……青島港碼頭工人創造的崗位奇跡不勝枚舉,一大批工人典型享譽全國,生動詮釋著“工人偉大,勞動光榮”的時代主旋律。
????“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不唯年齡”,青島港鼓勵普通職工立足本職大膽追夢,搭建成長成才的階梯,營造釋放激情的環境。數據顯示,這里擁有1380多個員工品牌和1800多個絕活。平均每17個人中就有一個員工品牌,每13個人中就有一項絕活。橋吊司機邵澤山稱:“不管原先是扛包的種田的,還是來自院校的軍營的,在青島港只要有本事、有絕活,創出效率,就能名利雙收。”
????堅持 “農民工和正式工一個單子發錢,一個食堂吃飯”的“共建共享、同工同酬”政策,青島港讓包括農民工在內的每位職工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前港公司堆裝隊維修班張學利從一個“莊稼漢”成長為在青島有車有房、當上副班長的技師。他自豪地說:“成功的秘訣就是在青島港攤上了這樣的好政策。” 如今,青島港已有近千農民工走上管理崗位,近3000農民工有了職稱和技術等級,實現了向現代產業工人的巨變。
????改革開放初期,這里77%的職工只有初中以下學歷,技術工人僅占28.7%,而現在,高級技工已占技術工人總數的76%。這得益于青島港“用人而不是用工”的理念,完善的培訓機制給了普通職工夢想成真的舞臺。
????百年青島港如今正跨上發展的快車道,2012年港口吞吐量居全球第七位,廣大職工用信息化、機械化、現代化改造傳統工藝,集裝箱輪胎吊“油改電”、自動平車機等一大批重大技改項目,有力推動著港口轉型升級。青島港工會主席馬寶亮稱,“正在推進的尋標定位、對標定向、達標定量、奪標定期、創標定責活動,讓每個人的追夢路線圖更加清晰,廣大職工將個人夢與中國夢融為一體,處處涌動著追夢、圓夢的澎湃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