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
????108名社區民警進駐社區管理班子直接對接社區治安需求,2300余名基層調解員和矛盾糾紛信息員扎根社區及時反饋居民矛盾訴求,6200余名治安志愿者常年參與轄區治安巡防,平均每84個常住居民中就有一名治安志愿者,每年投入2000余萬元用于防盜門、視頻監控等民生安全建設,制作發放15種近23萬份宣傳材料用于普及安全防范知識,免費發放安裝3萬余個門窗防盜報警器和21萬支防拉栓……今年以來,李滄區綜治委在打造城區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過程中,堅持“換位思考”,工作中先設身處地考慮群眾的實際需要,把滿足基層群眾對平安社會的新需求放在首要位置來抓好落實,全區刑事接警率常年保持在低位常態運行,轄區治安環境明顯改善,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2012年迄今,在市委政法委組織的全市居民電話民意調查中,市民安全感、滿意度等三項指標始終位居基層區市前列。
????給百姓居家安全再添把鎖
????前些年,作為老城區,李滄居民小區的安保設施建設明顯滯后于城市建設的發展,不少社區既無防盜對講門等物防設施,又無視頻探頭等技防設施,個別小區甚至連安保巡防隊伍都不健全。為此,李滄區根據轄區居民小區的類型,實施治安分類管理。對于新建封閉式小區,出臺專門文件,明確規定小區竣工驗收時,必須滿足三個安全保障條件:必須為小區出入口和重要公共區域添置視頻監控設施、必須為居民樓和小區出入口設置電子門禁設施、必須為小區配置專職保安,否則不予通過驗收。對于上世紀末建設的封閉式社區和半封閉式社區,逐年投入資金進行安全改造。經過三年多來的努力,目前,全區新建封閉式社區已經實現出入口視頻監控設施、電子門禁設施和專職保安覆蓋率三個100%,新建大型社區專職保安數量都保持在70名以上,近半數的半封閉式社區也已完成物防技防設施改造。對于上世紀90年代之前興建的開放式小區,除加大110治安巡防密度、設置居民樓院治安崗亭、鼓勵扶持發展社區治安巡防隊伍之外,區綜治辦還協調政府出資,組建起581人的半專業化治安巡防隊伍,擔負起70余個開放式社區的日常巡防保障。
????李滄區還連續7年累計投資1700余萬元,為全區符合條件的開放式小區安裝了近4900扇居民樓道防盜門,23萬余居民從中受益。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全區共為各類小區內新設視頻探頭近百個,免費為居民安裝窗戶防拉栓21萬只,公安李滄分局還免費為群眾發放、安裝了近10萬個門窗防盜報警器。家住華易春之都的居民崔延積高興地說:“雖說這小區物業安保都有,但是給安了防盜報警器之后,這心里就更踏實了。”
????財產意外受損給予托底賠付
????2月16日下午,家住升平新城的居民柳某某家中突發火災,幸好鄰居及時報警救助,鎖在家中的9歲男孩安然無恙。面對過火后的家,柳某某不知所措。關鍵時刻,街道社區不僅為其送去了大米、花生油等慰問品,還及時上報區綜治辦為其聯系保險賠償事宜。很快,承保的人保財險公司就將12460元保險賠償金送到柳某某手中。
????為使群眾居家安全更有保障,2012年末,李滄區由區財政出資200萬元,為全區居民購買了家庭財產保險,這是全省首家由政府財政出資、群眾直接受益的居民家庭財產托底保障。無論是否有常住戶口,只要是居住在李滄轄區的居民,在因火災、爆炸、盜竊、搶劫造成居民家庭財產損失時,都可以及時向各級綜治部門和承保的人保財險公司申請理賠,承保公司將在第一時間受理并上門做好定損、理賠等善后工作。從農歷臘月二十七為東南渠社區居民劉某某送上全區第一筆2萬元火災賠付款開始,截止到10月底,全區共為215戶居民發放理賠款81萬元,理賠率100%,平均理賠周期不足3天,深受居民好評。李滄綜治委相關負責人透露,為給居民更多安心保障,2014年開始,該項保險額將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增加,屆時居民財產因意外事故受損將會得到更多的托底賠付。
????視頻全覆蓋出行更安全
????所謂安全感,是因為外部環境而產生的內心感受。相比于更加封閉和私密的居住環境來說,群眾在社會交往中所感受的平安對個人安全感的影響要更為深刻。從2012年開始,李滄區每年拿出630萬元專項經費,用于社會面 “天網工程”建設。現已有800個社會面高清視頻探頭投入使用,交警大隊和城管行政執法局監控平臺順利并入公安分局區級指揮平臺實現聯網運行,轄區35所中小學校的1200余個視頻探頭以及2.7萬余個社會商家監控探頭也被充分整合在一起,現轄區主要商業區和人群密集區域、全部道路交通卡口和絕大部分社區出入口均被納入24小時監控,城市公共區域安全監控范圍進一步擴大。新技術手段的廣泛應用,使群眾對公共安全更有信心。與此同時,公安李滄分局以1600余名民警、武警、特勤、協警為主體,有效整合轄區各單位內保干部、商場保安和全區6200余名治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布建起覆蓋全區的高密度、全天候社會面巡防網絡,人防與技防手段的有機結合使全區治安環境有了明顯改觀。前三個季度,全區盜竊機動車、兩搶、扒竊、入室盜竊發案同比分別下降了14.6%、4.9%、8%和4.4%。
????為確保居民出行安全,李滄交警部門在形成常態化查處酒后駕駛和查處大貨車違法運行長效機制的基礎上,組織開展了各類整治行動23次,開展路查夜查活動2580次,嚴厲查處超員、超載、超速、酒后駕駛、闖紅燈、涉牌涉證、無證駕駛等各類嚴重交通違法行為,并依法頂格處罰。前10個月,共查處各種交通違法行為219572起,其中酒后駕駛63起、醉酒駕駛7起、超載728起、涉牌涉證181起,扣留機動車1104輛,行政拘留17人次、刑事拘留7人次,轄區交通安全秩序明顯向好。
????多聆聽群眾需要的是什么
????李滄區各級政法和綜治部門非常重視傾聽民意訴求,他們通過定期當面接訪、開通電子郵箱、設立短信平臺、公布投訴舉報熱線等多種方式,及時受理和回應群眾的意見、建議以及各類投訴,構建起了多層次的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和權益保障渠道。
????區檢察院創建的“一網四通”舉報平臺,不僅可以通過傳統信件、熱線和自動語音系統、網絡郵箱、QQ在線、微博、視頻接訪等形式,受理群眾對職務犯罪線索的舉報,還能主動與舉報群眾建立溝通,及時發布檢察工作信息,宣傳法律法規。區法院在開通政務微博的同時,興建了法院門戶網站,案件當事人以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特約執法監督員、媒體記者登錄法院門戶網站,在輸入身份信息并經過驗證后,可在線舉報、咨詢或反映情況,即可及時得到答復。李滄交警大隊在全市公安系統率先開通的“李滄交警”微博,更是充分發揮“掌握輿情、化解矛盾、便民服務”三大職能作用,目前已發布微博33278條,與網民實現有效互動12000余次,幫助網友解決實際困難500余次,在擁有31527人粉絲的同時,影響力與日俱增,在全國公安政務微博排行榜中最高排名第20位。不定期舉辦的“司法公開日”,使更多群眾和媒體走進執法機關,旁聽案件審理、觀摩執法活動,進一步提高了司法活動的透明度。居民曾淑珉感慨地說:“旁聽了庭審才知道,一個案子要走那么多程序,再簡單的案子審起來也不簡單,當個法官真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