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房子就像生產汽車一樣,在車間里生產出各種零配件,然后在工地上拼裝搭配起來,這種類似于搭積木的蓋房方式,就是目前全國推廣的建筑產業化。記者昨日從城陽區獲悉,當地一家企業已開始工業化生產建筑所需的墻體、地板、樓梯等組件,并在一處住宅項目中試點應用。
????昨日,記者在位于棘洪灘街道的青島新世紀預制構件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看到,工人們正忙著生產各種住宅組件。在澆筑墻體的操作臺上,技術人員曹敬翎和工友在向墻體模具里澆筑混凝土。“在這個模具里,經過兩次澆筑混凝土、鋪放保溫層等幾個程序,就可完成一面墻體制作,約需24小時。”曹敬翎說,建筑現場施工時,這種水泥墻板直接當模板,和混凝土澆成一體,不用像通常蓋房一樣現場支模、拆模。而且,墻板是發泡水泥板,外墻不用再抹灰,保溫層直接做進去,避免二次粘貼和保溫材料燃燒、脫落等隱患。同時,更好地解決了外墻滲漏問題。
????在試點住宅產業化的某住宅項目建設工地,記者看到,現場就像一個大型積木堆放場,一邊是整齊的預制樓梯,另一邊摞放著墻板、疊合板。其中一座建筑已到六層作業面,但完全沒有常見的混凝土澆筑管,以及堆放的水泥和砂石,只有高高的塔吊不停地抓起樓板等部件安放到適當的位置。工程負責人介紹,試點幾個樓座約三分之二的零部件實現了產業化預制。如果現場澆筑住宅的誤差以厘米計算,那么產業化住宅的誤差僅以毫米計算,粘合構件的專用膠強度甚至超過了混凝土,機械壓制的外墻、保溫、墊層組合的三層墻體的精度、密實度和保溫性能也遠超人工現場加工。而且,能節省三到四成的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