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臺東是一個神話,臺東利群商廈歷來被看做是神話中的神話。在利群集團總裁辦主任王本鵬看來,臺東利群與步行街二者的發展相輔相成。
????“臺東利群是利群集團的核心旗艦店,前身為利群百貨商店,在這十年里不斷增量擴容,營業場所由原先的五層擴充為地下一層、地上七層,面積由原來的萬米擴展至現在的2.6萬平方米。”王本鵬說,尤其自臺東三路商業步行街開街以來,利群商廈依托特色街的休閑、購物的功能,取得了優異的銷售業績,2013年全年商品銷售突破19億元,多年占據青島市單店銷售榜首,位居全國前列。目前與臺東三路步行街同樣擁有極高的社會認知度和消費認可度,深受廣大島城消費者信賴。
????王本鵬說:“在商業步行街發展的大環境下,利群也承擔起調整商圈品牌結構的任務,大力引進適合當前消費理念的品牌入駐。”他說,“我們與特色街管委會共同打造、維護臺東商圈,形成合作共贏的模式。”
????管委會副主任慕長濤介紹,像利群、沃爾瑪、萬達等都是年營業額過億的企業,他們對整個街區的發展起到了支撐作用。
????“2004年,整條步行街營業額為16億元;而到2013年底,整條步行街營業額達到了46億元,幾乎是以一年增長三個億的步伐穩步上揚。像臺東利群商廈,銷售額每年按10%的速度遞增。”慕長濤介紹,這與步行街多次以“錯位經營”為方向的業態調整有關。
????他介紹,十年中,步行街的品牌店、精品店的數量從占總數的30%提升至占85%以上,目前街內的業態布局涉及商業、金融、餐飲、藥品、文化五大行業,消費群體囊括老中青。說它是“金街”名副其實,像蘇寧電器、三聯家電、亞泰電器、醫保城等各類業態的品牌企業也紛紛沿街駐扎,不是“分一杯羹”,而是合力將“蛋糕做大”。
????“一平米”的拉動力:一條街帶活一個商圈
????有人說,逛臺東,最不用擔心的一件事就是吃飯。的確,圍繞臺東三路步行街,周邊已經發展形成了五六條美食街,川菜、粵菜、魯菜、湘菜,各地美食、特色餐飲、風味小吃在這里都能找到。
????慕長濤副主任介紹,在臺東步行街調整業態布局時,逐漸把餐飲調整到外圍,在分流人流量的同時,也帶動了其他幾條街的興起,讓臺東一路——臺東八路、威海路——延安三路圍合區域組團發展。
????經常逛臺東的年輕人不會忘記,從步行街地標處左轉,有一條叫長興路的短街,十年前這里還到處是低矮樓房、違章建筑。如今這里規劃成統一整齊的門頭,變成了一條小吃街,不足百米的街面上竟然集中了60多家店面,有四川米線、肘子砂鍋、朝鮮冷面、陜西小吃、涮串、卷餅等風味小吃40多種,成了年輕人喜歡光顧的地方。
????青島萬佳美食廣場也是臺東商圈的“后起之秀”,它坐落在四平路與和興路、通化路交匯處,雖然離臺東步行街有兩三條街之隔,但步行街的人氣同樣影響著這里,十多家特色餐飲的入駐,給“吃在臺東”的說法又加了一些分量。與美食廣場相鄰的臺東八路、和興路,更以一些品牌餐飲店而聞名,像粥全粥到小城故事店、三合園水餃、魚酷、毓聰小天府、亮來順酒店等,到了夜晚,整條街上便都是來品嘗美食的市民游客。
????慕長濤介紹,在整個臺東商圈的小商戶中,餐飲類商戶有200多家,數量占到了10%以上。
????“黃金一平米”的未來走向
????在北京一家商業研究所出示的調查報告中,商業街租金、全球化零售商數量、商業地標數量、消費品牌數量、奢侈品牌數量、歷史文化底蘊、停車場數量等因素被作為評測一條商業街的七個指標。
????對照這幾點,慕長濤分析了臺東三路步行街的優勢和不足。
????“老臺東歷經百年,歷史文化底蘊是比較深厚的,店面租金、消費品牌數量也都符合商業街的要求,2009年在獲評全國著名商業步行街的時候,對經營面積、客流量、銷售額等指標均符合。”慕長濤說,但臺東受歷史條件限制,“停車難”一直是制約商業街提升的瓶頸之一。
????目前結合臺東商圈的整體提升改造計劃,當代廣場將建地下停車場,共有兩層、約有100多個停車泊位。“地下停車場建成后,對原有的臺東萬達地下停車場將是有效的補充,并與地鐵1號、2號線相連,將一改市民停車不便的現狀。”
????他表示,另外,臺東步行街的奢侈品牌數量比較缺乏,下一步在商圈的提升規劃中,將提升商業經營的品質和檔次,引進國內外一線品牌商家入駐,豐富街區的商業業態。
????他還提出一個有趣的設想,在未來大發展的格局下,臺東商圈是否有能力和市北區的另兩大商圈——遼寧路商圈、即墨路商圈“拉手”,能否實現三大商圈貫通?如這成為可能,將使“黃金一平米”現象不止在臺東出現,更能拉動城區商業經濟再攀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