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南區在全市率先開發了社區矯正指紋報到系統和執法記錄儀系統,全部街道司法所已配置了新的技術設備,實現了社區矯正人員管理動態化、監督管理實時化、報到管理指紋化,較好地促進了“人防”和“技防”的結合,提高了社區矯正人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據了解,市南區自2005年開始擔負社區矯正工作,將社會矯正納入社會治理的大系統。截至目前,全區共接收社區服刑人員728人,已解除矯正557人,現在冊社區服刑人員171人,累計開展審前社會調查320人。沒發生一起社區矯正人員再犯罪現象。
????在工作中,市南區根據工作需要和矯正對象的具體情況,積極整合社區資源,從不同層面招募了110名熱心于社區矯正工作、懂法律、會做思想和心理工作的志愿者,統一發放聘書,形成專業矯正與社會矯正兩支矯正力量,為社區矯正的順利開展創造了必要條件。
????探索建立了分類管理的矯正模式,根據矯正對象的人身危險性和回歸社會的趨向,進行了綜合狀態評估,實施了ABC類等級管理。出臺了“分類矯治”、“公益勞動”、“日常考核”等管理辦法,促使社區服刑人員的行為得以制約和規范。與法院建立了刑事判決定期通報、矯正告知制度;與檢察院聯合在中山路街道、江蘇路街道成立了社區矯正監察工作站,檢察機關積極介入社區矯正工作的各個環節,建立了雙向核查、重大事項考查的法律監督制度,確保了社區矯正工作依法、公正進行。
????此外,市南區還成立了社區矯正心理矯治基地,每個街道司法所配有心理咨詢電話和結隊心理矯治醫生,對新接受的社區服刑人員進行心理測評,對有一定或明顯心理障礙和缺陷的矯正對象,組織他們到心理醫院進行專業矯治。截至目前已有30余名矯正對象接受了系統的心理輔導。依托青島革命烈士紀念館等建立了思想教育基地;在“夕陽紅”等三個老年公寓建立了公益勞動基地,司法局定期組織社區服刑人員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實踐活動,逐步走出了一個基地化的教育改造模式,有效地促進了社區服刑人員的社會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