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還沒有衰老,還會繼續留在安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來自愛爾蘭,已在安順生活了13年的馬修先生如是說道。
????1981年來到中國,2001年來到安順,在安順的13年間,馬修先生為安順蓋了9所小學,資助了上千名困難學生完成初高中,甚至大學的學業,幫助80多個村寨建人畜飲水工程……普定、鎮寧、關嶺等都留下馬修先生的足跡。今天,馬修先生就要離開扎根13年的安順回到愛爾蘭,他說,“背著行囊,我要靜悄悄地離開安順”。
????12月11日,記者探訪這位82歲高齡、把愛心播撒在黔中大地上的“國際友人”,聽他講述他與安順的不解情緣。
????“我都82歲了,身體衰老了,是時候退休了。”12月11日早晨8點半,記者在馬修先生位于西航路西城印象的住處見到他時,高而瘦卻顯精神的他,笑著說出了離開安順的原因。在回顧自己到安順的人生經歷后,老人表示,他只是暫時離開。
????據馬修先生介紹,曾在馬來西亞教會工作的他,1995年通過他人幫助來到貴州開展公益事業。2001年,帶著播撒愛心種子的希望,他第一次來到鎮寧自治縣,成立了“華橋互助協會”。“這個愛心組織是一座橋梁,幫助最需要幫助的人。”馬修先生說到。同時,在馬修先生大愛之舉的影響下,安順已經發展起了3個愛心團體,有成員上百人。愛心志愿者們時常走進孤兒院、弱勢群體間,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幫助。
????13年來,馬修先生背著行囊,足跡遍布安順的鄉村角落,為公益事業籌集資金,用于幫助貧困地區學校修建、醫療衛生、技術培訓、捐資助學等。愛心組織也得到了馬來西亞、新加坡、文萊等華人的傾情幫助。
????黎培忠老師是馬修先生的助理,現任其愛心組織中國負責人。他說,馬修先生來中國時,只帶來了20公斤行李,如今,他只選擇帶走50公斤行李。問及原因,黎培忠老師說:“他已經為安順留下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所以只帶走簡單的。”馬修先生聽后淡然一笑。
????“現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助學,那些優秀的貧困學生,是教育扶助的重點。”黎培忠老師說,至今,在馬修先生和愛心組織工作人員、志愿者努力下,他們在安順修建了9所小學,大病救助10多人,每年全額資助學生10人,每年平均捐助學生300余人,幫助西秀區、普定、黃果樹建立共100多人的志愿者團體。
????“在我小的時候,家鄉也很貧困,但是現在人們都過著富足的生活,我希望貧困地區的人們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美好的家園。”馬修先生說,他在安順的公益事業,已慢慢從“全職幫助”轉為“自助”,他相信各級政府扶貧辦會做得比他更好。
????黎培忠老師說,在2006年時,馬修先生就準備退休回國,但他太牽掛這里的人和事,一直不舍得離開安順。
????“身體衰老了!”馬修先生說,如果不是身體原因,他還會繼續選擇留在安順,離開后他還會繼續關注安順,關注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吳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