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7年來吳慧芳的筆記本,記錄著黨群工作的點點滴滴。
????凡事預則立、遇事思則贏、難事攻則破
????隨著金橋經濟開發區的日益發展,難題與挑戰也在日益涌現。如何在沒有黨員、沒有黨支部的企業中發展黨員?如何建立一支有戰斗力的黨群干部隊伍?如何在新形勢下體現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這些都是擺在基層黨群工作者吳慧芳面前的難題。于是,針對金橋開發區的特殊情況,第三大“法寶”——“破解難題工作法”應運而生。
????開發區有近千家非公企業,規模以上企業近300家,其中有獨立黨組織的僅95家,25家聯合黨支部覆蓋了372家企業。吳慧芳在對這些企業進行調研后發現,許多企業的技術骨干、優秀員工都還不是黨員,為何不把這些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吸納進入黨組織,為黨增添優質的“新鮮血液”呢?于是,吳慧芳提出了“百名先進育優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這樣一個發展黨員的機制,將歷年來被評為國家級、市級、新區級非公先進個人、開發區經濟組織的非黨先進個人、開發區非公經濟組織中非黨工會主席、團支部書記、中層以上干部作為入黨優先考慮對象。據了解,經過三年的努力,截止2013年,共有育優對象139名,成功發展109名,其中73%為企業管理者,10%為工會、共青團干部,17%為獲評市、區各類先進人物。
????在成功發展了不少黨員之后,開發區人才的高速流動性,也讓吳慧芳發了愁。如何建立一個“鐵打的營盤”呢?她想出了一個對策——后備干部培養機制。建立基層黨組織干部的管理、儲備與培養機制。每年組織后備干部培訓,提高黨建工作能力,儲備黨建工作力量。現在174個支部已有201名后備干部,能及時補充干部隊伍的流失。
????在開發區非公黨建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之際,吳慧芳還提出了一個“百項志愿服務三年行動計劃”,讓開發區企業承擔更多社會責任,讓員工走出企業、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據統計,2010-2012年共有50多家基層單位申報了101個志愿服務項目,涵蓋生態環保、人文關懷、幫困救助、助企發展等四大方面,參與人數超過25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