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昌邑:智慧城市建設領跑全省互聯網+提升幸福指數
青島新聞網6月16日訊?? 自2012年3月份開始,昌邑在全省率先全面啟動了智慧城市建設,被確定為“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市”。經過三年多的探索實踐,“智慧昌邑”規劃設計、技術水平和運營效果均在全省領先。6月16日,“互聯網+在山東”全國網絡媒體行來到了智慧昌邑指揮中心。
?
據昌邑市政府信息中心主任王冰介紹,智慧城市是以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高度融合為基礎,以信息技術高度集成、智慧產業高端發展、智慧服務高效便民為主要特征的城市發展新模式,對于提升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水平,促進城市轉型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說到智慧城市建設的最終目的,王冰用一句話進行了概括——“讓管理更便捷更高效,讓市民更方便更幸福。”
??? 昌邑市將智慧城市建設目標定位于為群眾提供更好的服務,緊密結合縣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產業發展狀況,立足整合資源,解決實際問題,確定以城市管理、產業轉型、民生保障、生態創建等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點方向,量身定做最優化、最合理、最實用的智慧城市應用系統。
??? 統一視頻監控平臺實現部門互融共享 打破信息孤島
?在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互聯網+在山東”全國網絡媒體行的記者們通過統一視頻監控平臺可以清晰的看到城區街道、路口、黨政機關、人員密集場所、河道閘壩等各點的實時監控畫面。
“我們新安裝了962個高清攝像頭,同時將原來公安、城管、園林、環衛、建設、交通等部門安裝的1.6萬多個攝像頭進行有效整合,實現統一管理、維護和使用,既節省了投資和運維成本,又提高了資源利用水平和運行管理效能。”王冰介紹說。據悉,僅此一項,預計可節省投資8000多萬元,每年節省運維成本近400萬元。
安全防控體系的統一視頻監控平臺系統打破了部門、行業界限和體制性障礙,完善的信息資源交換共享的技術標準和規范體系,消除了信息孤島,實現了數據的共建共享。
公共服務體系推動民生改善 群眾滿意率100%
在昌邑市民生服務熱線中心,設立了受理座席30余個,實行24小時服務,使“全天候政府”成為現實。中心整合了40多個部門的熱線資源,從根本上解決了服務號碼過多,群眾“分不清、記不住、不方便”的問題。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訴求,推行“一口集中受理、內部分類處置、轉辦限時辦理、督辦回訪落實”,實現了辦理過程全程留痕和受理事項的“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
?
民生服務熱線中心主任孫兆興告訴記者,智慧昌邑暢通群眾訴求渠道,搭建起民生熱線服務中心,相對于國內很多城市已經建成的公共服務平臺,受理方式更加多元化,不僅支持傳統的電話、信箱等方式,還支持短信、微信、微博以及街頭可視電話等多種方式。極大方便了群眾辦事,辦結率、滿意率均達到100%。
智能城市管理 路燈井蓋都有專屬“身份證”
在城市管理方面,智慧昌邑搭建政務管理平臺,以物聯網、云計算、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為依托,建設智慧城管、智慧應急、智慧公安、網站群等政府管理系統,提高城市管理、應急聯動、行政辦公、監管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從2013年開始,昌邑市組織專業隊伍對各類城市部件和建筑物的信息進行了現場采集,城市公共基礎數據庫共采集容納了國土資源、城市地理、基礎設施等各類城市數據信息12.2萬條。為建設、規劃、公安等部門提供了直觀的參考依據,提升了社會建設和管理的規范化、精準化、智能化水平。
登入城市公共基礎數據庫,記者在大屏幕上看到,井蓋、路燈、管網等各類城市部件都擁有自己的“身份證”。點擊任意一個井蓋的信息,可以看到,不僅對部件的主管、權屬、養護單位信息和具體位置進行了采集,而且對部件的當前實情進行了拍照存檔。
“過去曾發生過井蓋傷人事件。一個井蓋被大車壓碎沒有被及時發現,夜晚一個婦女騎車時不慎掉入下水道,傷勢嚴重最終成為了植物人,而在追責時卻無從下手。”現如今,一旦井蓋發生破損或路燈損壞,指揮中心會根據登記信息及時調度處理。
?昌邑“智慧農業”系統包括現代農業、農村經濟管理、林業、綠色交易網等板塊,通過廣泛推廣運用“農業投入品備案”、“測土配方施肥專家咨詢”等智慧農業系統,昌邑市的廣大農民朋友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以往備受假種子、假化肥、假農藥等假冒偽劣農資困擾的農民朋友,無論是自己家中還是在田間地頭,隨時隨地都可以方便地查詢農業投入品的備案情況,幾年前平均每年因為假農資的投訴多達800多起,而現在每年平均僅有51起。
土壤信息數據庫覆蓋了全市691個村(社區)、5852個樣品點,“測土配方施肥專家咨詢”的應用,使農民群眾在家中通過互聯網就可以直接查詢地塊土壤信息。做到合理施肥、科學種田、降低成本、提高產量。昌邑市種姜大戶李文山感嘆道,“沒想到種了幾十年地了,現在我們也變‘智慧’了,這幾年光成本就降低了將近10%,莊稼的產量提高了能有15%,一年得多收入好幾萬塊錢……”
農村土地確權管理的系統則實現了對農戶及農地基本信息、土地承包、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土地流轉、承包經營糾紛調處等管理功能。昌邑全市所有地塊的登記頒證、土地流轉等情況一目了然,同時,土地四至清晰、面積準確,有效地化解農戶之間、農戶與村集體之間土地方面的矛盾糾紛,穩定了農村土地承包關系,規范了土地流轉市場,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導入“互聯網+”思維 推動產業轉型促進經濟發展
??? 作為 “全省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示范市”,按照“頂層設計,突出實用,統籌推進,實現多贏”的原則,“智慧昌邑”建設穩步推進。在產業轉型方面,搭建統一物聯網平臺,布設各類物聯應用終端,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產業轉型發展中的應用,加快石化、紡織、苗木等優勢主導產業與電子商務深度融合,促進了產業優化升級,實現更高層次發展。
昌邑石化微商城投入使用,濰坊市第二個價格指數系統——中國生姜指數系統運行,棉紡城電商平臺被列入省兩化深度融合重點項目,中國綠色交易網投入運營,力爭年內實現網上交易200億元以上。同時,通過“智慧昌邑”平臺的搭建和作用的顯現,吸引了一批智慧項目落戶。在全國率先利用PPP模式開發城市數據資產,成功將三期項目納入國家信息消費試點項目庫,獲得國開行1.2億元貸款支持,增強了造血功能,真正實現“智慧昌邑”建設由財政性投資為主向市場化投資為主轉變。
今后,山東省昌邑市將以加快建設“智慧昌邑”為切入點,努力實現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協調推進,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
?????????????????????????????? 記者? 張進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