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6月17日訊 在辦公室里點一下鼠標就能夠看到家里的實時畫面;回家的路上,一鍵按下辦公室的門窗就能自動關閉……十年前,大家還在進行著這樣的暢想,十年后,這一暢想已經通過物聯網變成了現實。
????前不久,日照高新區活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山東省物聯網運營系統技術工程實驗室被成功認定為省級工程實驗室。截至目前,日照高新區擁有省級工程實驗室5家,占全市的45%。
????據活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晗介紹,公司成立于2008年1月,注冊資金5000萬元,是一家專注于物聯網技術研發、應用、運營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總部位于日照,在北京、上海、濟南等地建立了分支機構,建有技術中心、測試車間、物聯網實驗室、智慧展廳等四大科研主體,在全國60余地市設有100家物聯網技術授權合作單位,多項技術處于全國領先水平,率先研發出全球首款物聯網瀏覽器、全國首款物聯網智能交換機、物聯網一體機,為國家物聯網標準編制組成員制定出國內首個物聯網中間件技術標準。目前公司正在籌建德國、美國分公司。
????智能交換機“翻譯”新生活
????日照市民秦四寶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在炎熱的夏天,他每天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通過一臺平板電腦,將遠在10公里外家里的空調打開制冷。
????“從單位到家大概有半個小時的車程,我下班后就可以通過Pad先把家里的空調打開制冷,”秦四寶舉著一臺平板電腦,邊操作邊向記者介紹,“這個平臺就是一個主控中心的裝置,除了空調,家里的電視、電燈、防盜系統、實時監控都可以通過手中的平板電腦操作。”秦四寶手里的這臺平板電腦,連通了他的工作、生活多個方面,這就是物聯網技術的最新升級——智能交換機。
????2009年之前,國內的物聯網技術多數都是單一的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關聯,原因是每項物聯網技術背后的傳感器與控制器各不相同,兩者并不兼容。智能交換機的出現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活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潤滋告訴記者,“物聯網智能交換機可以把各種不同標準的電器之間的信號通訊連接起來,起到一個翻譯的作用,比如說海信、海爾的家電遙控、控制命令、密碼都不一樣,這個技術最大的好處就是能把已經有的資源整合到新的平臺上。”
????劉潤滋介紹說,活點提出了自己的物聯網架構方法,即三層架構理論。包括應用層、傳輸層、感控層。活點物聯網架構不單單強調“感知”,更包括“實時”、“控制”。也就是說,數據流是雙向的、實時的,感控層設備之間,感控層設備與應用層之間均可實時、雙向互動。
????“在活點物聯網架構中,活點物聯網是開發的和無限延伸的,可以隨時添加、刪除任意的物聯網設備和物聯網子系統而不影響整個系統的運行。”劉潤滋解釋。
????智能區域化課堂 多媒體教學升級
????智能交換機的研發與應用,還對學校的智能化教學提供了新助力。
????在日照職業技術學院的多媒體課堂上,老師可以利用手中的手機同時遙控著教室里燈光的明暗度和投影儀的播放進度。講課老師離開了三尺講臺,自由穿梭在學生中間。物聯網技術把教室里的學生、老師和教室里所有教學設備聯系在了一起。
????“我們從一個過去教學靠黑板粉筆的時代過渡到了電腦、投影時代,現在又實現了物聯網的轉變。”日照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張傳亮切實感受到了物聯網2.0時代的到來。
????從1999年物聯網傳感技術的研發,到2009年智能交換機解決傳感技術的單一性,中國在世界傳感網領域成為了標準的主導國之一。同樣在2009年,物聯網瀏覽器研發成功,由一個平臺操控一個物頁,到一個平臺操作多個物頁,標志著中國互聯網技術的1.0時代全面升級。經過多年的改進與應用,在山東日照,一個名為“智慧城市”的物聯網瀏覽器技術早在3年前已經投入使用。
????萬物互聯 “互聯網+”未來無處不在
????日照市經信委副主任王慧敏表示,“通過這個瀏覽器可以查詢到日照市里每一處的情況,比如說物業的管理、農作物的長勢、以及交通流量、環保監測、智能水務等都能看到。”簡單地說,物聯網的瀏覽器,就像互聯網的瀏覽頁面,借助這個平臺,把物與物聯系起來聚合到互聯網上,用戶點擊物聯網瀏覽器的不同物業,就可以操控不同的頁面內容。
????而這個瀏覽器的發明者正是活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潤滋。這款誕生在2009年的Hospot物聯網瀏覽器軟件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可以嵌入到如手機、電視機、車載設備、Pad,甚至各種電器中形成多種多樣的物聯網應用。物聯網瀏覽器使用物頁來描述物理空間及空間中所有的物體,使用多種物聯網信息技術如云計算、云存儲、云通信和云鏈接等來實現各種信息的存儲、交換和處理。
????武玉強曲阜師范大學電氣信息與自動化學院院長武玉強接受齊魯網記者專訪時表示,“互聯網+”的未來圖景就是萬物互聯,人和人之間的距離無限縮短,你和我之間可以瞬間建立聯系,每件商品都能連接到一起。曾經“萬物互聯”是人們在科幻電影中看到的場景,而今,這些正在成為現實,而這一切都源于“互聯網+”。在這幅圖景后, 伴隨著海量信息幾乎無成本的全球流淌,伴隨著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無限自由連接,所有的一切觸手可及。????記者 張進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