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青島天氣 青島掛號 違章查詢  青島新聞網 > 新聞中心> 綜合類 > 正文

青島電子學校探索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來源:青島新聞網 作者:張進剛 2015-06-18 11:25:00 字號:A- A+

青島新聞網6月18日訊 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互聯網+”已經成為當前市場最大的風口。可以預見,“互聯網+”的無限可能,將推動中國經濟增長從傳統制造業向現代制造業轉型,給中國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作為青島電子信息業職業教育集團牽頭單位,青島電子學校堅持“成就一個學生,幸福一個家庭,奉獻整個社會”的辦學理念,立足于“打造新電子,服務新經濟”,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以青島市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的總體要求為行動綱領,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以立足學校實際為準則,密切關注社會需求;以促進校企合作為主要方式,廣泛開展校企互動、資源整合、雙向介入、融合發展的合作格局。通過不斷創新育人模式,積極探索2.0下的互聯網發展新形態、新業態,借 “互聯網+”引擎力,朝著培養高素質應用技術型人才的目標不斷前行。

一. 促進校企全面對接,打造校企共贏平臺

?過往人們只知道互聯網代表的是新興產業發展方向,而很少人知道“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而且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從傳統走向創新。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與行業企業和產業發展的需要相對接,校企合作越來越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 “關鍵點”。學校立足電子信息產業,主動適用區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本著“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相融合,專業教學與技能實訓相融合,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相融合,能力考核與技能鑒定相融合,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合”的原則,通過訂單培養、招企引智、共建基地的措施,將校企合作推向深入。實現了學校與企業的全方位、無縫對接,形成了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1. 專業與產業對接

學校充分發揮職教集團中行業企業在信息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及時了解產業結構調整和市場需求變化,對學校專業機構進行適當調整,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2012年開設了風電場機電設備運行與維護專業,2013年率先開設3D立體設計與打印技術專業,2014年學校更是緊跟國際經濟發展的步伐,率先開設供應鏈管理專業,與加拿大康尼斯多加高等技術學院開辦“3+4”中加國際本科班,這一項目的實施也填補了青島市這一專業人才培養的空白。

實施中高職貫通培養,是完善現代職教體系,提高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水平的重要途徑。2013年以來,學校先后被確定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電氣技術應用專業“3+4”分段培養改革試點學校。學校堅持以中高職課程體系的設計為導向,瞄準職業崗位或者技術領域的實際需要,成立了由學校教師、行業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及能工巧匠組成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團隊,經過多次研討修訂及專家論證,完成了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2.課堂與企業對接

積極探討集團內有關行業企業和學校共同加強專業教學的機制,聘請計算機學會等協會會長、企業高管建立校外專家“智囊團”,召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共同研究確定培養目標、專業課程、教學設備和人才培養標準;2013年學校牽頭編寫《電氣技術應用專業教學指導方案》,不僅供集團內電氣類專業共同使用,也成為全省電氣專業的統一標準。

學校還依托行業協會,及時了解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變化,調整專業設置,使學校人才培養結構與全市產業結構調整保持同步。共同制定培養方案,企業文化提前進校園,使學生更好走向社會,企業尋找到更符合要求的人才,真正實現就業出口與企業用人之間的無縫對接。

3.人才規格與社會需求對接

建立完善學校專業課師資培訓機制,從企業特聘10多名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定期開展教師專業培訓;同時派教研組專業骨干教師到相關企業掛職鍛煉,雙師型教師達到了90%。為提高教學能力打下基礎。

引進企業行業對畢業生培養規格的要求,制定了以人才市場需求為中心、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框架:基礎知識+應用型技能+基本素養+人格發展。我校在高素質人才培養框架下,密切校企合作,進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近兩年學校先后與海信集團、華世基集團、清華萬博等企業建立冠名訂單班。與清華萬博合作建立的網絡訂單班,以清華大學網絡課程標準培養學生;與華世基集團合作的電氣訂單班以先進企業技術范式和員工標準培養學生;與海信集團合作以國際知名企業文化傳承和一流管理標準培養學生;使訂單班學生適用企業的工作能力明顯提升,學校也成為本地區穩定的一線人才輸送基地。

4.優質就業與集團聚能對接

2008年9月成立了以青島電子學校為牽頭單位的“青島市電子信息業職教集團”,集團包括青島市計算機學會、特種設備協會等四個協會,16所職業學校和青島海信電器、青島特銳德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等25家企業。近年來電子信息業職教集團的規模進一步壯大,目前集團內共有7家行業協會,80余家企業。

電子商務業務伴隨著我國互聯網行業一同發展壯大,目前仍處于快速發展、轉型升級的階段,發展前景廣闊。李克強總理還在兩會閉幕的中外記者會上談到他本人很愿意為網購、快遞和電子商務等新業態做廣告,因為它極大地帶動了就業、創造了就業崗位,而且刺激了消費。學校以電商迅猛發展為契機,成立電商校內實習公司,對學校計算機應用、計算機網絡、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等專業進行大類貫通,通過與優客、聚品、阿里巴巴等電商企業在課程、專業、教學基地、專業技能實訓、創業指導等方面的密切合作,與電子信息類職教集團合作學校的電商專業的經驗互通,實現校企的“抱團”發展,也為學生未來的創業之路提供實踐積累。

二.打造立體育人模式,培養高素質人才

1.立人為本,打造德育品牌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以培養德技雙馨的優秀電子信息產業人才為目標。結合行業特色和產業需求,創建了“崇德?尚禮——以德立人,以禮輔業”的德育工作機制。將品德與禮儀內化于心,外踐于行,實現“三敬”與“三悅”的學生培養目標,即在思想上能夠“敬己、敬人、敬業”,在行為方面令人“悅目、悅耳、悅心”,培養用人單位滿意的高素質人才。

2.抓好教學,突出應用型特點

在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過程中,針對“高素質應用型”的落腳點,學校既注重立德樹人,又關注學生的技能水平,圍繞“1+1+1”(1項專業技能、1項藝體特長、1項興趣愛好)立體育人模式進行。深化教學改革,研究的課題涵蓋校本教材開發、教學法、教學模式、實訓任務指導書設計等多個方面,各專業的技能競賽和實訓考核成績有了顯著提高。學校突出課程對接崗位、教材對接技能的教學要求,抓好校內技能學習,并不斷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為學生提供校外實訓機會。

3.培養素質,搭建成長平臺

為了給學生提供實踐技能、發展愛好、提高能力的平臺,學校大力發展校園社團,成立了影視后期社等四十多個校園社團。學校以“藍色之韻”命名的社團集群建設為載體,建立完善的社團活動機制,重點打造突出專業特色的“青春小E”電子信息類專業技術社團,如設計社、影視后期處理社、炫影社、攝影社、動漫社等等,以專業社團實踐帶動,促進學生技能發展,適應社會需求、產業需求、崗位需求。科技社2014年設計的《小葵入團記》受到了團中央、團省委等各級領導的好評,更是專業學習融合于實踐的真實寫照。

?4.培養創客,成就創新人才 如何結合學校特色,為孩子搭建自我發展的平臺,培養成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創新人才,是電子學校在改革創新實踐中不斷研究的課題。為此學校設定創客培養體系,即以立德樹人為指引,穩固創客人才培養道德根基;以志愿服務為載體,創設創客實踐機會。以大賽為載體,培養創客走專業化道路。 作為全省唯一一所入選中國青少年創客教育聯盟的中職院校、青島市職教9所重點推廣創客教育學校之一,我校建立了創客中心并下設九個創客實驗室,讓創客們在校園中大顯身手。

創客一:賈首龍, 12級2班計算機應用專業在校學生,多次在全國游戲設計大賽中獲得一等獎。在剛剛舉行的青島市中等職業學校技能大賽中,他獲得了演示文稿創意項目的狀元。

創客二:呂霄陽, 13級1班計算機應用專業在校學生,酷愛程序設計,在青島市中職學校技能大賽中,他和隊友們一起取得了機器人項目的最好成績。目前,他正在備戰全國職業院校智能家居項目比賽。

?創客三:牟凱, 13級職專3D打印專業在校學生,自稱“阿凱——微商的佼佼者”,潛心研究電子商務,自開網店,已經是創業小能手。

?創客四:韓震, 11級數字媒體專業畢業學生,在校期間flash創意作品獲得全國文明風采大賽二等獎,其創作的《十二星座》山東省體育彩票“頂呱刮”票面圖案獲一等獎。 創客五:王一斌,11級數字媒體專業畢業學生,憑借扎實的專業水平,目前在大二期間已經創建3D創意工作室,并積極聯系母校讓學弟們走進工作室,幫助他們將創意變為現實。

這幾位小創客只是我校眾多創客中的幾個代表。目前我校的各種拔尖創意人才,在全國、省、市技能大賽中率獲金牌。創客們還沒走出校門,就被神州數碼等公司搶走,學校的優秀畢業生名錄也不斷被刷新。下一步,我校將進一步完善學校創客教育工作機制,搭建更多平臺,為創客發展提供廣闊天地。在“互聯網+”唱響科技主旋律的時代,作為市教育局確定的青島市重點打造信息化特色學校,學校專門配備了未來教室、電子書包等信息化教學設施,用先進的教育手段促創新教育。我們堅信,在“互聯網+”理念的帶動下,我們將不斷的汲取能量,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助力中國制造蓬勃發展。 記者 張進剛

我要爆料 免責聲明 責任編輯:鄭言
-

相關閱讀青島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巍山| 志丹县| 克什克腾旗| 谢通门县| 健康| 新龙县| 柳州市| 新民市| 胶州市| 和平县| 苗栗市| 桦川县| 永吉县| 墨竹工卡县| 岑巩县| 建瓯市| 河间市| 晋宁县| 盘锦市| 山东| 罗田县| 商都县| 左权县| 开远市| 凤山县| 宁津县| 镇宁| 綦江县| 天全县| 山丹县| 白城市| 新乡市| 广宗县| 陵水| 黄陵县| 庆城县| 万源市| 曲阜市| 长兴县| 桃园县| 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