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計劃情況新聞發布會
主持人: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各位領導、同志們:
上午好!
近年來,我市立足自身優勢資源,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以干克難、改革創新,搭乘“互聯網+”的時代快車,農業現代化進程加速推進。
根據市領導要求,今天我們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大家通報我市《“互聯網+農業”行動計劃(2015-2020年)》有關情況。
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嘉賓有:市農委黨委委員、市委農工辦副主任張建東,市農委市場與經濟信息處處長孫永安。
首先請市農委黨委委員、市委農工辦副主任張建東作新聞發布。
張建東:尊敬的各位記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歡迎各位媒體朋友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衷心感謝各位記者朋友多年來對我市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青島市“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計劃(2015—2020年)》,已經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通過,昨天市政府辦公廳正式發布。下面,我就“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計劃(2015—2020年)的有關內容,介紹兩個方面情況:
一、我市“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現狀
農業信息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推進農業信息化是加快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手段,也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迫切需要。2011年,我市建設了農業科技110服務平臺,充分依托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互聯網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的深度融合,全面推進“農業科技110”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成效明顯。目前,全市農業信息化水平達到44%,超過全國近10個百分點。“互聯網+現代農業”新業態的雛形已經初步形成。
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農業信息服務體系日益完善。目前,全市已建立了統一的農業科技信息服務體系。規劃建設了農業科技110市級指揮調度中心、相關區市建立了分指揮中心、鎮級設立了農業綜合信息服務站、村級設立了農業科技信息服務點,由此構建起“四位一體”的農業科技信息服務體系。同時,全市還建立了由100名市級農業科技專家和300名區(市)級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農業信息服務隊伍。
二是農業信息服務平臺基本建成。構建了統一、開放的公眾服務、農業監管、專家保障的“農業科技110”綜合信息“云”服務平臺,建設了遠程視頻診斷、農產品質量監管、農產品電子商務、農業物聯網等22個服務應用系統,初步實現了“一站式”信息服務、農業監管和農業專家保障。全市76個鎮(街道)及部分生產企業的農產品質量檢測室,實現檢測數據即時上傳;306家農產品生產基地(合作社)的1770個農產品,實現生產過程、農產品質量可追溯;38家高毒農藥經營單位實現了農藥登記備案和遠程視頻監控,1305家農資經營業戶納入農資產銷及施用跟蹤監測系統;12個農業園區(基地)納入農業物聯網服務系統;
三是農業信息服務方式不斷豐富。近年來,通過全市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我們創新推出了12316熱線、手機短信、手機客戶端、農民一站通等多種農業信息服務方式,滿足了農民多樣化應用需求。“12316情系三農”熱線電話年均接聽5000余個;“12316”短彩信平臺,定制信息用戶13萬人次,發送信息500余萬條。在全國首創了百萬農戶空間服務專區,已注冊用戶16萬戶。培訓新型職業農民6.7萬人次,2萬人獲得新型職業農民資格證書。
二、《行動計劃》的主要內容
《行動計劃》明確要求,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整體規劃、重點突破,創新驅動、注重應用的原則,堅持市場主導和政府引導“雙驅動”、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雙提升”、互聯網與農業線上線下“雙融合”的總體思路,力爭到2020年,農業信息服務體系更加健全,農業發展方式更加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更加合理,農產品質量更加安全,農業生產能力穩步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明顯提升,構建共創、共享、共贏的“互聯網+現代農業”生態圈,引領十萬農業“創客”創業,帶動百萬農民利用互聯網致富。全市農業信息化綜合水平達到65%以上(高于全國十個百分點)。重點實施五大行動計劃,落實十五項工作任務。
一是實施“互聯網+生產”行動計劃,推進農業生產智能化。圍繞實現農業生產智能化、精準化、數字化、可控化和全程監管,重點抓好農業物聯網公共服務體系、農業物聯網示范工程、智能農機建設工程等3項工作,到2020年,建設現代農業物聯網應用園區500個、養殖場50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智能監測點1000個,實現對100萬畝糧油高產示范片的土壤墑情、作物長勢以及病蟲害防控的智能控制。建設智能農機合作社500家,各類農機維修點保有量達到500個以上,主要農作物機械化生產綜合水平達到90%以上。
二是實施“互聯網+經營”行動計劃,推進農產品營銷網絡化。積極培育農業電子商務主體,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電子商務應用能力,重點實施農業電子商務、涉農企業智能化提升工程、農產品產地市場信息化建設等3項工作。到2020年,培育年交易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農業電商企業100家;培育規模化智能化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500家,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80%;新建200處農產品供求信息采集發布點,全市50家農產品產地市場實現電子結算,農產品中心市場、專業特色市場實現價格發布、質量監控、倉儲物流智能化,年交易額突破1000億元,基本實現“產運銷”一體化農業電子商務發展格局。
三是實施“互聯網+服務”行動計劃,推進農業信息服務便捷化。圍繞提高農業科技信息服務水平,重點抓好農業信息服務平臺建設、信息進村入戶、農業技術推廣等3項工作,打造開發、共享、功能更加完備的農業科技110綜合信息“云”服務平臺,重點建設1000個村級示范信息服務站,建立健全村級“四員合一”(農業技術推廣員、農產品質量監管員、農藥協管員、農業信息員)隊伍,構建基于“互聯網+”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新通道。
四是實施“互聯網+管理”行動計劃,推進農業行政管理高效化。圍繞構建基于大數據支撐的農業政務管理系統,突出農業政務系統建設、農產品質量監管和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3個重點,建設農業科技110應急指揮調度系統,完善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將1000家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納入質量追溯系統,規模化養殖場生豬、牛奶、雞蛋等全程可追溯達到95%以上;開展農業生態建設六項治理工程,實施農藥、化肥零增長行動,農藥、化肥利用率提高10%以上。
五是實施“互聯網+創業”行動計劃,推進農民創業大眾化。圍繞萬眾創新、大眾創業,提出了推進農民創業大眾化的3個重點,即強化農業創業培訓、促進農業產業“接二連三”、構建青島農業創業園集群,每年培訓新型職業農民2萬人、農業創客2萬人,規劃建設10處農業產業園、創業園、孵化器,帶動百萬農民利用互聯網致富,打造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引擎。
為確保《行動計劃》落實到位,市政府明確了四項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建立“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計劃協調機制,強化督導檢查,形成合力。二是加大財政扶持。建立健全“互聯網+現代農業”投入保障體系,建立“互聯網+現代農業”引導資金,重點支持“互聯網+現代農業”的基礎設施、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等領域。三是完善基礎設施。積極推進光纖進村入戶工程,加快農村地區寬帶網絡建設,全面提高寬帶普及率和接入率。在農村社區服務中心、信息服務站等公共服務區域覆蓋無線網絡,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免費上網環境。四是強化人才和農業專家支撐。完善“互聯網+現代農業”人才培養機制,引進國內外“互聯網+現代農業”領軍人才和創業創新團隊,培養造就一批優秀農業企業家。建立“互聯網+現代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交易平臺,構建農業“專家云”,實現全國農業專家信息資源共享。著力把我市打造成為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實現農業信息化的新發展、新提升、新跨越,推動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實現農民增收致富。
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張主任的介紹,下面大家可以提問。
提問:你好,我是青島網絡電視臺的記者,我想問一下,咱們是如何利用互聯網+現代農業做好農產品的監管工作的?
張建東: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人民餐桌上的問題,大家都非常重視,對于這個事我們必須抓細、抓實、抓好。當前我們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省市委的決策部署,做好網絡化監管,提高農產品的安全水平,包括農業部也出臺了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的意見,我們今天的互聯網+農業行動計劃也明確提出來了,我們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把農產品質量的標準、監管的預警和追溯體系納入一個系統,深化四建三補兩追一查與市場準入的銜接機制,推進農產品安全質量監管的全程信息化,做到生產必糾、流程可追蹤,實現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的監管,保證舌尖上的安全,謝謝。
提問:我是大眾網的記者,接下來我們會圍繞農民創業大眾化有什么具體的工作?謝謝。
張建東:圍繞農民創業大眾化,關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國務院提出來的,我們圍繞行動計劃也提出了建立農民創業園規劃,下一步我們主要是開展兩方面的工作,一個是實施農業創業培訓的萬人計劃,強化農業的創業培訓,創業培訓我們去年市政府實行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每年培育1.5萬人,我們從2015-2020年進行職業農民培訓和農民創業培訓二者緊密結合和融合,一年培訓2萬名創客和2萬名新型職業農民,二是構建農業創業園集群,我們規劃了10處農業創業園包括產業園孵化器,由政府提供經營場所、寬帶網絡、軟件等,便于開放式的農業產業眾創空間,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創客的生態環境,打造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通過大力發展眾創農業,鼓勵引導有創新、創業激情的創客通過眾籌、創業園實現自己的創業夢,帶動農民的創業致富,謝謝。
提問:我是城市信報的記者,我看到規劃建設十處農業產業園、創業園、孵化器,眾創空間會提供經營場所等,我想問一下現在的平臺建設情況怎么樣?已經建成幾個?符合什么條件的農民可以進入?進入之后享受到什么服務?現在有沒有做的比較有成就的可圈可點的地方?謝謝。
張建東:構建農民農業創業園,是實現農民尤其是年輕人、大學生返鄉的很好的舞臺,也是很好的臺階,構建這么一個平臺讓大家在這個平臺上去創業。這一個規劃實際上我們青島現代農業的內容也是青島現代農業的主要部分,這幾年青島市一直把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作為建設的重點,我們每年市財政拿出1億來扶持現代農業園區的建設,目前現代農業園區已經發展了360多家,重點園區也有100家,這些園區就是給農民創業、給大學生創業、農村致富帶頭人創業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第二就是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新的經營主體構建起了農民創業的框架結構,下一步在現代農業示范園、合作社、家庭農場的基礎上,我們準備并且正在實施規劃建設十處農民創業園,這十處農民創業園可以說是一個平臺,可以說是一個高端、智能化、信息化的現代農業園區,目前干的最好是黃島區,黃島區農業產業園市政府規劃了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其中是九大園區,這個里面政府配套了一系列的基礎設備條件,為到園區創業的提供一些條件,包括信息服務、科技服務、人才培養、基礎設施配套等條件,給創業者提供創業的舞臺。
對其他的一些平度、萊西、即墨等,我們實際上是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是政府提供服務,出臺優惠政策、提供信息、人才、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服務。再就是保證我們的信息落地,為從事農民創業提供一些支持和幫助,包括互聯網農業的資金融合,包括互聯網信息的融合,包括我講的生產、經營等各方面的融合,對于大學生返鄉、農村的致富能人創造一個好的條件。
提問:我是香港文匯報的記者,我的問題是這個互聯網+現代農業主要是針對農民、農村,這個行動計劃具體實施的時候,會不會遇到一些阻力?如果遇到的話要怎樣應對呢?謝謝。
張建東:互聯網是引導農業、農村、農民的重要手段,它具有兼容效應,在我們推進互聯網+農業的工作當中,我們主要是遵循三個原則,一個是以農民的利益為導向,讓農民得到實惠,在運用當中要平等、公平、方便。第二,要具備條件的先搞,避免一哄而上。第三,要發揮好年輕人和能人的帶動作用,要堅持三個基本原則去推進,我們現在在推進互聯網+農業的過程當中,現在說實話都在建平臺,都在上網絡,是亂而無序,真正發揮作用的不是太多,基于這種情況下,市政府就要按照這三個原則推進,我們為什么要強化市的信息平臺的建設,下一步市的信息平臺,我們就要整合社會的信息資源,把信息整合,把我們青島市的科技110的信息平臺打造的更高端、更豐富、更全面,服務能夠更強,讓它發揮統領的作用,我們青島的“三農”通過這個信息平臺可以獲取我們需要的各種信息,這是我講的一點。
互聯網對促進“三農”有很多的作用,我覺得通過互聯網可以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通過互聯網可以促進產業化的經營,實現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第三,借助互聯網培養致富帶頭人。第四,可以改善鄉村資源。推進互聯網過程當中肯定存在一些問題,肯定會出現一些阻力,這是不能否定的,一個是表現農戶對接,目前我們農戶對接大市場的難題依然存在,我們下一步要把農村信息服務站的建設要作為重點?重點打造1千個信息示范點,我們下一步要建這個,有一些60、70歲的農民不會用手機,我們就要建一個讓信息進村、進服務站,農民借助服務站的平臺去搞,現在農戶對接大市場的難題現在依然存在,我們要著眼于存在去解決問題。二是鄉村物流體系建設這也是一個問題,現在仍然存在,有一些偏遠的村用互聯網去對接還是有一定的難度,這個問題還是有阻力的。第三是農村地區的信息獲取能力不足,留守的老人、小孩、婦女有一些不具備使用互聯網的能力和條件。第四是在互聯網農業交易過程當中,存在著質量的保證問題。現在基于這些問題的存在,市政府按照上級的要求,根據青島的實際,出臺互聯網+現代農業的行動計劃,這個行動計劃就是包括了生產、經營、管理、服務、銷售、創業等整個全鏈條,納入互聯網管理,互聯網現在不僅僅是一個工具,而是一個實地,怎么讓農業進入這個時代至關重要,我們的行動計劃說的非常清楚,一是我們政府下一步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防止城鄉二元結構,城市通道很暢通,農村通道不暢通,下一步我們除了市里面的平臺建設好以外,我們要把信息落地,把村級服務站建設好,把農民培養好,讓農民具備使用互聯網的能力和條件,他們就會用。第二,我們要加強農產品市場建設的流動體系建設,農產品的電子商務建設,對接搞好農產品的商務,包括農業批發市場的建設,提高農產品的流動能力。第三是注重培養農民互聯網經營能力和信息化水平。第四,我覺得各鄉村、各基層要應用、利用好互聯網,要做好內因,把自己鄉村的優勢和資源用互聯網更好的結合,結合互聯網的平臺更好的推出去,從而利用互聯網信息化的水平和能力實現自己的增收致富,關鍵我們下一步要扎扎實實落實好互聯網+農業的行動計劃文件的落實,謝謝。
提問:文件里面提到了為了確保行動計劃的到位,我們有四項保障措施,第二項就是加大財政的扶持,建立健全互聯網+現代農業投入保障體系,可以介紹一下投入保障體系?以及互聯網+現代農業的引導資金?
張建東: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是我們的基本原則,政府發揮什么作用?市場發揮什么作用?思路必須清晰,更多的事要讓市場去做,把政府該干的干好,由市場發揮示范點,我們和市政府堅定不移,該花的錢必須花,該由市場花的錢市場必須有投入,原來我們也寫了明確的資金數額,后來經過研究,把具體的數額不要體現出來,我們政府主要是干好五件事,這五件事是需要政府花的錢就政府錢,需要多少錢政府就花多少錢。第一就是信息平臺建設,信息平臺需要把它豐富,需要武裝,需要提升,怎么豐富提升?這塊需要錢,我們財政一年現在計劃是3千萬用于平臺的運營和維修,下一步我們要把這個平臺依托第三方去運作,為了提升平臺的運行質量、服務能力,我們是管理,不能既當婆婆又當媳婦,我們市場具體承擔什么工作?我們這些人可能很難以適應這種新形勢發展的需要,所以由第三方去運作,會運作的更好,這是我們需要做的工作。第二要保證信息的落地,情系三農信息服務站,我們將近6千個村,每個村都要建,這項工作也是農業部要抓的工作,農業部出了文件、出了方案,也符合當前農村的實際,就是防止城鄉二元結構,不能城市可以用,農村不能用,村級服務站的建設我們要落實,建一個信息服務站需要多少錢?然后財政引導資金給你獎勵、補貼,不是一下子拉過來,不是全包,該誰干就誰干,這是第二。第三就是支持農業示范園區的物聯網,我們現代農業示范園、合作社、家庭農場,這些規模經營的大戶都要使用物聯網,就是可視化管理、智能化生產,農田使用的化肥、農藥通過我們的電腦就可以掌握到,然后根據我們電腦出現的數據我們實行智能化施肥、澆水、運營,從而減少成本、提高效率,這塊我們這幾年100家現代農業示范園,每年財政拿1億,今年要建立農業發展基金,其中就有一塊資金用于物聯網建設,對他們進行獎補。第四,我們要實施農民萬人培訓計劃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這也是財政出錢,我們一年通過農業部的錢和我們市財政的錢和基層的錢,我們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都有標準,培訓一個人才都有標準,最低的600元,最高的3000元,培訓這個人才,經過考試以后發資格證,達到這個標準就發錢,這幾年我們青島的錢用于培訓的,通過農委出去的錢就是1千多萬,這是第四。第五就是支持農村發展農產品電商平臺,這一塊我們也是一種引導和鼓勵,是一種組織和協調,這塊的錢主要是依托市場,比如阿里巴巴在平度、萊西、黃島等這些平臺都在建設當中,很多都已經發揮了作用。資金的需求根據我們項目的需求,只要項目需求的合理性,該政府投入的政府投入,一定要確保這項工作的資金需求,謝謝。
主持人: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
?
上一篇:調整膠州灣隧道收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