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殲-15(英文:J-15,中文綽號:飛鯊“Fēishā”,英文:Flying Shark,北約代號:側衛D型,英文:Flanker-D)是中國參考從烏克蘭獲得蘇-33戰斗機原型機T-10K-3號機以國產殲-11戰斗機為基礎進而研制和發展的重型雙發艦載戰斗機,該機研制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承擔。殲-15在戰斗機世代劃分上屬于第四代戰斗機改進型,即第四代半戰斗機。
擁有可折疊機翼的殲-15在外形上與俄制蘇-33非常相似,但殲-15融合了殲-11B的技術。在殲-11的基礎上新增鴨翼、配裝2臺大功率發動機,實現了機翼折疊,全新設計了增升裝置、起落裝置和攔阻鉤等系統,使得飛機在保持優良的作戰使用性能條件下, 實現了著艦要求的飛行特性。 2009年8月31日,殲-15首飛成功。2012年11月23日殲-15降落在遼寧號航空母艦甲板上,由飛行員戴明盟首降成功。
空警500早期預警機2014年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服役。軍事評論員認為,空警500預警機的雷達探測性能不亞于空警2000,顯示了中國電子技術近十年來的突飛猛進。
空警500是我國第一種能夠按需要批量生產的高性能先進預警機,對于解放軍作戰能力的提高有重大意義。該機基于陜西運-9四發渦輪螺旋槳運輸機和固定安裝的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研制的相控陣雷達而成,采用相控陣體制雷達,相比空警2000預警機的雷達,空警500的相控陣雷達明顯小很多,體現出我國電子設備小型化的發展與進步。
?
上一篇:閱兵倒計時
下一篇: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章圖案有何寓意